“花钱代画”乱象该管管了

2024-01-09 06:57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来有网友反映,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为中小学生提供代画服务的商家,将成年人代画的作品出售给家长,以学生名义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更有店铺晒出获奖证书吸引家长下单选购,引发广泛讨论。

  成人甚至美术老师画出的作品参加学生比赛,不说是“降维打击”,确实有些欺负人。家长和孩子有“借奖镀金”的现实需求,代笔画者有“卖画谋生”的经济诉求,而各类美术赛事又希望能“优中选优”,难免为“代画服务”留下生存空间。更出人意料的是,许多商家甚至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如根据孩子性别、年级、性格特点绘制,控制绘画比例和幼稚程度,以“提高得奖概率”。换言之,这条“产业链”运作严密、经验丰富,必须一挖到底,严肃惩处。

  花了钱,买了画,得了奖,却没有多少家长在意孩子是否真的喜欢绘画,又能否背得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在他们眼里,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流动置换的资源,是人生简历上的一笔,更是升学的跳板和敲门砖。先不说功利心理对美术比赛声誉和艺术创作精神内核不可逆的损伤,单论孩子的成长,它显然不是个正面表率。弄虚作假、不劳而获、僭越公平、误读荣誉……得奖一时光鲜,“借来的能力”终有代价。斩断此类奖项与招生入学、评奖评先的关联,亦可纠正错误导向,让个别急功近利的家长吃个亏。

  “花钱代画”并非孤例,近年来,购买科技创新专利、代发代写论文、志愿时长作假……种种“金手指”屡见不鲜,且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招致骂声一片。高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熊家长”们,如今连让孩子先跑几步路都不肯了,干脆把自家的“起跑线”画到别人的“终点线”上,无形中也把各类竞赛提供的多样化的素质培养路径通通堵死。赛事举办方有必要做好作品鉴别工作,并配合监管部门追责。

  颇为讽刺的是,这些代笔画者中不乏专业作者、美术老师,本该最理解原创的不易。然而他们有心思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并加以仿制,却没能因材施教、真正指导一幅画作出来。若从引路人沦为“黑导游”,带人走马观花,未免令人寒心。

  “神笔马良”的故事脍炙人口,出身贫苦却热爱绘画的小马良刻苦学画,梦中得到白胡子老人的馈赠,落笔成物,一心替乡亲们和穷人谋福利;而贪婪的皇帝千方百计夺来神笔,却是“画了金山变石头,金砖化作蛇咬人”。花钱代画,能否得金奖不得而知,但一定买不来那颗金子般的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花钱代画”乱象该管管了

2024年01月09日 06:57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近日来有网友反映,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为中小学生提供代画服务的商家,将成年人代画的作品出售给家长,以学生名义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更有店铺晒出获奖证书吸引家长下单选购,引发广泛讨论。

  成人甚至美术老师画出的作品参加学生比赛,不说是“降维打击”,确实有些欺负人。家长和孩子有“借奖镀金”的现实需求,代笔画者有“卖画谋生”的经济诉求,而各类美术赛事又希望能“优中选优”,难免为“代画服务”留下生存空间。更出人意料的是,许多商家甚至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如根据孩子性别、年级、性格特点绘制,控制绘画比例和幼稚程度,以“提高得奖概率”。换言之,这条“产业链”运作严密、经验丰富,必须一挖到底,严肃惩处。

  花了钱,买了画,得了奖,却没有多少家长在意孩子是否真的喜欢绘画,又能否背得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在他们眼里,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流动置换的资源,是人生简历上的一笔,更是升学的跳板和敲门砖。先不说功利心理对美术比赛声誉和艺术创作精神内核不可逆的损伤,单论孩子的成长,它显然不是个正面表率。弄虚作假、不劳而获、僭越公平、误读荣誉……得奖一时光鲜,“借来的能力”终有代价。斩断此类奖项与招生入学、评奖评先的关联,亦可纠正错误导向,让个别急功近利的家长吃个亏。

  “花钱代画”并非孤例,近年来,购买科技创新专利、代发代写论文、志愿时长作假……种种“金手指”屡见不鲜,且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招致骂声一片。高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熊家长”们,如今连让孩子先跑几步路都不肯了,干脆把自家的“起跑线”画到别人的“终点线”上,无形中也把各类竞赛提供的多样化的素质培养路径通通堵死。赛事举办方有必要做好作品鉴别工作,并配合监管部门追责。

  颇为讽刺的是,这些代笔画者中不乏专业作者、美术老师,本该最理解原创的不易。然而他们有心思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并加以仿制,却没能因材施教、真正指导一幅画作出来。若从引路人沦为“黑导游”,带人走马观花,未免令人寒心。

  “神笔马良”的故事脍炙人口,出身贫苦却热爱绘画的小马良刻苦学画,梦中得到白胡子老人的馈赠,落笔成物,一心替乡亲们和穷人谋福利;而贪婪的皇帝千方百计夺来神笔,却是“画了金山变石头,金砖化作蛇咬人”。花钱代画,能否得金奖不得而知,但一定买不来那颗金子般的心。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