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招聘:孙悟空扮演者;工作内容:吃东西;工资待遇:月薪6000元……”近日,一则景区招人扮演孙悟空吃东西的招聘信息引发网友热议,根据视频内容,这个招聘岗位需要人装扮成孙悟空趴在狭小的山洞里,并不断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喂食。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有两位孙悟空扮演者,“但长期一直是这两个小哥的话,估计吃个两年就出不来了,所以我们想再招一个。”(1月5日澎湃新闻)
对于这则招聘启事,有网友表示“好羡慕”“这个工作好!真的是把吃饭当工作”,也有网友担忧“这么吃不会吃出病了吧”“真猴也受不了啊”,还有网友评论道“荒唐可笑又可悲”。诚然,让真人趴在洞里扮演孙悟空,工作内容还包括接受喂食,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争议、需要多加考量的决策,不能只在乎是否会给游客带来欢乐,还更应考虑景区的品牌塑造、传统文化中孙悟空的形象以及扮演者的权益。
太行五指山景区的知名度主要来自《西游记》中“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典故,景区聘用专人扮演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或许是本着让游客对《西游记》的记忆具象化、用互动让景区更有趣的初衷,但这一大胆的创新并没有考虑到太行五指山自身的文化底蕴,太行虎踞龙盘的磅礴气势以及孙悟空蔑视权威的豪情,和在地上不停咀嚼、吞咽着周围递来的香蕉、泡面、烧鸡、啤酒的“猴哥”实在是不搭。《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不肯摧眉折腰,太行五指山的“孙悟空”就肯了吗?景区这样塑造出来的孙悟空形象和原著中的大相径庭,仅仅只是游客取乐的工具,这既不利于太行五指山借《西游记》进行品牌塑造,也是对孙悟空敢于斗争、永不屈服形象的扭曲,在“孙悟空”周围投喂的大多是小朋友,试问“孙悟空”会因此在他们心中留下什么印象?他们对《西游记》这一名著的敬意会不会因此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