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是顺应城镇化发展大势,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和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明确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
解决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既要跳出城镇看城镇化,也要跳出乡村看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统筹兼顾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推动城乡从不平衡发展转向协调发展,再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为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生态环境的多维融合。城乡空间融合是在保存城市和乡村两种地域形态的前提下,城市与乡村吸收对方的优点并相互渗透,城市要有美景与生态,乡村要有基础设施健全与生活便利。城乡经济融合是城乡融合的核心,其目标就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形成各有侧重、有机组合的区域经济整体。其中,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经济融合的关键,通过城市和乡村产业的协调,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发展协调的产业布局体系。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是指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供电供水等生产性设施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金融保险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融合主要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补齐农村在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的短板,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生态环境融合是指城乡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完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严格控制污染源,使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