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2月26日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莫楠

  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是指现实中切实存在的工业较发达国家正在经历及工业较不发达国家必然经历的全面、系统、广泛、深刻的运动过程。资本开启了西方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可从理论、历史、实践三大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维度: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智慧。马克思曾经说过,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仅限于西欧国家,他并不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应当遵循着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工业发展的先发与后发之间,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差别,并不说明现代化仅仅局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其内在包含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因素等。社会存在的变迁与人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必然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社会存在要素的发展是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应局限于方式的同一性,而需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等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阐述,潜藏着每一个国家在进入现代化进程中往往受到各国的国情政情、文化传统等制约,不一定都适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因而,从理论维度上看,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启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历史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选择的科学道路

  18世纪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把物质生产推至至上地位。马克思认为工业化实际为现代化的前身。他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机器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生产工具的创新,现代社会的生产工具相较于传统社会实现了实感式的跨越,使人们生产的境况发生史无前例的革命化变迁。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机器化的质量和数量越高,意味着人们的现代化程度越强、生产力水平越高。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文明以扩张型的态势席卷全球,处在羸弱状态下的中国只能被动地开启现代化的进程。在现代化萌芽阶段,中国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现代国家,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甚至在思想层面主张“全盘西化”,背离了立足自身特殊性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到了现代化探索阶段,中国从初提“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到具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从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严格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表明了不存在普适性的现代化,各国的现代化应该有其坚守一般性意义上的特殊性。因此,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总结西方国家和自身经验教训中不断生成的结果。

  实践维度:

  整合人力物力要素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优化人力物力要素的结构,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是一种探寻人的理想生活状况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终极价值旨归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可以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性思维为主导的批判上看出端倪。马克思对“异化”“拜物教”的阐述,潜藏着现代化社会的产生是现实的人的创造物。因而,关切人的问题是建设现代化的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进新征程上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现代化发展内部结构优化的活力之源是生产的现代化,这是持续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所在。中国在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握生产基础性作用,增强社会结构的改革深度和广度,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中国城乡、区域发展的差异性,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根据城乡、区域经济、教育、医疗等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分层、多元的调整策略,以打造更好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系统整合人力物力要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广州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2023-12-26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莫楠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