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中央已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强调“三大工程”的重要性。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关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三大工程”。“三大工程”为何如此重要?
房地产行业,备受瞩目。当下,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大工程”不仅是破解难题、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也对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住房条件,实现人民对“有房住、住好房、宜居房”的美好生活目标,一直是我们的政策目标所向。
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保障性住房既有产权类的共有产权房,也有租赁类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近年来,我国多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广州成立安居集团,力争“十四五”筹集60万套保障房。今年9月,北京提出,今年将再开工4.2万套保障房,并鼓励统筹利用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用地建设筹集宿舍型、公寓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实现“安居梦”,是地方提升对青年人吸引力的关键,也是我国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