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为了给生病的母亲筹集医药费,我答应了继母的要求,代替继姐嫁给一个声名狼藉的纨绔。”这种非常俗套的剧情,据报道来自一部在国外上线的爆款微短剧。而这部剧,从制作到推手都来自中国公司,它是当前微短剧出海的一个缩影。
同样在国外出圈的短剧还有多部,题材包括狼人、吸血鬼、豪门虐恋等,内核概括起来非常统一,均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恋爱故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样的剧情不陌生,不过是各类网文、雷人剧的“换皮”,在国内的舆论评价里,它们也很难获得多少赞誉。
但这并没有影响这种带有“土味”的原创作品,在海外攻城略地。媒体的报道里显示,一些App和作品已经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下载量和流水均可观。可以预计的是,闻风而动的企业将会不少,且急于把这种本土套路输出出去。
按道理,微短剧出海是一次至少商业表现非常突出的文化输出,但人们对它的评价却又似乎难掩一种尴尬。经历了《黑莲花上位手册》下架事件之后,微短剧已经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了一些负面的标签,低俗、抓马、雷人等等。甚至微短剧本身的从业者,都未见得对自己的事业有多少认同感,这两天的一篇媒体报道里这样写道:多数从业者并不认为短剧是他的作品,而是“金融产品”。
这正是一种“尴尬”所在:微短剧出海在商业上很成功,让人无法忽视;但艺术上却实在“乏善可陈”,让人没法真诚地献上赞美。
这种状况其实也非第一次出现,之前出海的网文、手机、网络游戏等,多少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些产品,有明显的“下沉”特征,在精英思维主导的评价体系里不太讨好。当然,它们带来的海外收益是“真香”,却又不太适合装点精致地摆上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