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23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论坛主题为“推进新时代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企业民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产业变迁与技能养成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进新时代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言献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六年来,由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政府部门各司其职、试点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产改”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构建技能形成体系、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要加强产业工人党建,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职业培训制度、技能评价制度等;完善技能竞赛体系,畅通晋升发展通道,鼓励创新创效,提升社会地位;促进收入合理增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中伟
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的3个核心任务是:确定劳动条件、制定劳动政策、处理劳动争议。政府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中发挥的作用包括:维持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平衡、促进实现公平正义,完善劳动和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并可以作为公共事业部门的雇主参与雇用决策。从当前实践看,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能够实现工会同行业自治联动,稳定区域行业劳动关系;区域行业工会还可以同地方党政力量联动,推动地方公共政策的实施、提高劳动条件;一些地区出现的多雇主自发的工资协调,能够推动区域供应链内部整合,实现劳动标准的中心化,进而实现行业工资协调;在一些公共部门,地方政府通过精简供应链或强制性供应链整合等手段实现劳动条件的标准化;推动基于数字平台的集体协商,有助于解决新业态劳动关系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