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又到了该穿羽绒服的季节,而今年的羽绒服有点不一样。今年各大品牌羽绒服价格基本都在千元以上,甚至有些羽绒服在向万元靠拢。高价羽绒服引起了争议,与此相关的“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在此背景下,一批大学生开始“整顿羽绒服市场”,重新穿上了军大衣、花棉袄。虽说军大衣完全取代羽绒服不太现实,但也借此表达了消费者对于高价羽绒服的不满。
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羽绒服的拿货价普遍有所上涨。此外,今年的羽绒服在颜色、材质和款式上都有了较大变化,时尚款更为流行。品质更好的鹅绒羽绒服,成为销售的主流。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和实用性才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这背后是否存在品牌溢价问题。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这届年轻人对于军大衣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对于高价羽绒服的愤懑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年轻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高价羽绒服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质量和保暖效果,而更关注性价比和产品的实用性。因此,在军大衣、花棉袄等传统服饰的回归中,年轻人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来传递对于过度商品化和奢侈消费的质疑。他们更看重产品的实际效用,同时也在尝试追求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整个羽绒服市场来说,或许是一个信号,促使品牌和生产商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社会责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