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掉“戏精”贪官的画皮

2023-12-07 07: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从将父母骗去捡废品种菜实际却大肆收受财物的“影帝贪官”四川省华蓥市林业发展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李朝伟,到看似“家徒四壁”实际“狡兔三窟”的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邓剑,再到“从不吃肉棉布背心穿30年”却贪腐251万余元的吐鲁番世行办主任、地区水利局局长曹培武……善于伪装的“影帝贪官”并非孤例,但“双面人”的画皮终将被撕下,最终都受到党纪国法惩处。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人前冠冕堂皇,戴着好干部、好公仆、好儿子的面具;人后蜕变腐化,扮演骗组织、骗群众、骗家人的角色……“李朝伟”式干部变着法子欺上瞒下、装着样子东遮西掩,看似为自己涂上了一层保护色,其实是饮鸩止渴、自毁人生。以弄虚作假、乔装打扮得来的虚名和面具,纵能够蒙混一时,终不能骗过一世,终究会被戳穿、原形毕露。党员领导干部只有遵规守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才有善终可言。

  张全林(河南信阳 退休职员):“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隐蔽的腐败都会留下蛛丝马迹,清廉的“外衣”遮不住贪腐的真身。真相抹不去,证据也销毁不完,总有痕迹留在贪腐账上,终究躲不过纪法的“火眼金睛”。

  面对贪腐官员“改头换面”,我们要注意识别、清除戴假面具者。对于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拓宽监督的路子,依靠证据事实揭开虚假“面纱”,让“戏精”官员无处遁形。

  林丹萍(广东广州 高校教师):“节俭”贪官屡见不鲜,说明贪腐官员的两面人特性,体现贪腐行为的多样性、隐蔽性,也反映出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反腐高压线之下,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降低被查出的风险,学会了包装、隐藏自己,欺骗组织和群众。要撕开“节俭”贪官的“画皮”,要健全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管的“天罗地网”,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让腐败成为官员不敢触碰的“禁区”。

  (整理:庄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剥掉“戏精”贪官的画皮

2023年12月07日 07: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庄媛

  从将父母骗去捡废品种菜实际却大肆收受财物的“影帝贪官”四川省华蓥市林业发展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李朝伟,到看似“家徒四壁”实际“狡兔三窟”的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邓剑,再到“从不吃肉棉布背心穿30年”却贪腐251万余元的吐鲁番世行办主任、地区水利局局长曹培武……善于伪装的“影帝贪官”并非孤例,但“双面人”的画皮终将被撕下,最终都受到党纪国法惩处。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人前冠冕堂皇,戴着好干部、好公仆、好儿子的面具;人后蜕变腐化,扮演骗组织、骗群众、骗家人的角色……“李朝伟”式干部变着法子欺上瞒下、装着样子东遮西掩,看似为自己涂上了一层保护色,其实是饮鸩止渴、自毁人生。以弄虚作假、乔装打扮得来的虚名和面具,纵能够蒙混一时,终不能骗过一世,终究会被戳穿、原形毕露。党员领导干部只有遵规守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才有善终可言。

  张全林(河南信阳 退休职员):“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隐蔽的腐败都会留下蛛丝马迹,清廉的“外衣”遮不住贪腐的真身。真相抹不去,证据也销毁不完,总有痕迹留在贪腐账上,终究躲不过纪法的“火眼金睛”。

  面对贪腐官员“改头换面”,我们要注意识别、清除戴假面具者。对于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拓宽监督的路子,依靠证据事实揭开虚假“面纱”,让“戏精”官员无处遁形。

  林丹萍(广东广州 高校教师):“节俭”贪官屡见不鲜,说明贪腐官员的两面人特性,体现贪腐行为的多样性、隐蔽性,也反映出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反腐高压线之下,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降低被查出的风险,学会了包装、隐藏自己,欺骗组织和群众。要撕开“节俭”贪官的“画皮”,要健全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管的“天罗地网”,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让腐败成为官员不敢触碰的“禁区”。

  (整理:庄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