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一些大医院儿科、急诊人头涌动、候诊时间较长,有医院儿科最高峰时候诊人数高达近200人。一些医院甚至专门开辟了“儿童输液学习区”,孩子们左手扎着针输液,右手握着笔做题,咳嗽声此起彼伏,让家长们直呼心疼。
这届孩子太不容易了。今年以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轮番上阵,患儿人数居高不下。而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陡然进入高峰期。据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更为麻烦的是,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之下,出现了“混合感染”现象,一些儿童的情况比较复杂。
“混合感染”表现在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或几种病原体相继感染。从临床情况看,有儿童因为支原体感染咳嗽了一两个月,病情见好时感染了流感,咳嗽症状又有所加重;有儿童会同时感染3至4种病原体,持续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这种“混合感染”现象,往往导致症状加重、用药量大、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使得一些家长倍感焦虑,不知所措。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这次感染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呼吸道疾病流行监测结果显示,目前监测到的病原主要以流感病毒为主,这种病毒过往经常出现,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很常见。因此,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拒绝焦虑,摆正心态,积极从容应对。
本轮传染中,儿童成为易感人群,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得不够健全;第二,学校和幼儿园人群密集程度相对较高,病菌传播较快。这就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重视,一方面,能够接种疫苗的要尽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口罩,勤洗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一旦孩子不幸中招,也需要了解疾病、及时分辨、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流鼻涕,但不同病菌也会有症状上的差异,一些病菌感染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加强观察、科学护理、对症用药就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如果家长不放心,也应该按照分级诊疗就诊。这次流行的疾病并不罕见,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有助于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大医院“扎堆”,很有可能接触更多病患,造成交叉感染。一些医生和专家反复叮嘱不要都往儿科医院跑,就是这个道理。
应对这一轮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眼下,患儿数量骤增,而儿科医生超负荷运转,医患矛盾偶有发生。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全省儿科诊疗服务机构的名单以及联系电话,各大医院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建立动态监测调配机制,改善医疗服务举措、服务流程,体现出了针对性。此外,有关“学生边输液边做题”等现象,多地通知不带病上班上课,学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制定差异化教学设计,对患病未愈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家庭作业不做强制硬性规定,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
病菌来势汹汹,但只要积极应对,减少恐慌,当好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能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个人和家庭,筑牢全社会的健康防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