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军大衣爆火,平替款也能有春天

2023年11月29日 07:06   来源:红网   胡书铭

  羽绒服越来越贵,似乎是每年冬天都不会缺席的话题。就在网友们为“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这一话题讨论不休时,今年冬天,一批“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重新穿上花棉袄、军大衣,属实是“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11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印象中羽绒服七八百块钱就已经很贵了,没想到现在一千多块钱都算正常价格了。”不少近期有购置羽绒服打算的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5年到2020年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已经从438元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价格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

  羽绒服价格蹭蹭上涨,是因为其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吗?这或许是间接因素。众所周知,羽绒服的成本构成,除了面辅料、杂费等,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绒。市面上羽绒服以鹅绒鸭绒为主,鹅绒的价格是鸭绒的一倍还要多。据中国新闻网记者了解,今年鹅绒的价格涨得很快,鸭绒一开始相对稳定,后来也被带起来了一些,这可能跟上游养殖产业有关。但鹅绒鸭绒上涨对于抬高羽绒服的价格,属实是杯水车薪,真正赚钱的或许不是这些做羽毛生意的。

  在这个流量时代,不少商家为了让自家商品破圈,绞尽脑汁地做营销。从波司登变得让人“高攀不起”,到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消费者花钱购买的并不仅仅是一件羽绒服,而是其背后附加的商品价值。部分商家花高价做广告,大肆请流量明星为其代言,代价则是让消费者充当韭菜被收割。同时,面对国外品牌的市场挤压,本土品牌不断“开卷”,高薪聘请著名设计师团队,在外观上做文章,只为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保有一席之地,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重重因素不断加持,一件普普通通的羽绒服便承受了它本不该有的身价。

  诚然,心甘情愿花高价买羽绒服并没有错,或许网友们吐槽的是其华而不实的问题。在众多羽绒服商家中,不乏一些网购平台的商家,用低劣的原料模仿网红品牌加拿大鹅、北面,以假乱真,打着大牌折扣出售吸引顾客,一件也要大几千甚至上万,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到头来却买了件假货,不但不那么保暖,反倒让人更心寒。

  如此一来,价格低、用料足的军大衣、花棉袄重回潮流前线,被网友刷屏。在不拘一格的大学生带领下,本着“只要我不尴尬,冷的就是别人”的态度,风靡各大高校校园。虽然这些平替款样式单一,又有点重。但年轻人选择军大衣,看重的并不是花里胡哨的样式,而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与时尚潮流背道而驰,但随之展露的,却是当代大学生务实的理性消费观。

  总而言之,不买贵的,只买对的。选择高价羽绒服没有错,身着劳保军大衣也是明智之选。不论衣服的设计与品牌,只挑选足够防寒保暖的,穿着舒适,才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军大衣爆火,平替款也能有春天

2023-11-29 07:06 来源:红网 胡书铭

  羽绒服越来越贵,似乎是每年冬天都不会缺席的话题。就在网友们为“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这一话题讨论不休时,今年冬天,一批“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重新穿上花棉袄、军大衣,属实是“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11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印象中羽绒服七八百块钱就已经很贵了,没想到现在一千多块钱都算正常价格了。”不少近期有购置羽绒服打算的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5年到2020年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已经从438元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价格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

  羽绒服价格蹭蹭上涨,是因为其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吗?这或许是间接因素。众所周知,羽绒服的成本构成,除了面辅料、杂费等,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绒。市面上羽绒服以鹅绒鸭绒为主,鹅绒的价格是鸭绒的一倍还要多。据中国新闻网记者了解,今年鹅绒的价格涨得很快,鸭绒一开始相对稳定,后来也被带起来了一些,这可能跟上游养殖产业有关。但鹅绒鸭绒上涨对于抬高羽绒服的价格,属实是杯水车薪,真正赚钱的或许不是这些做羽毛生意的。

  在这个流量时代,不少商家为了让自家商品破圈,绞尽脑汁地做营销。从波司登变得让人“高攀不起”,到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消费者花钱购买的并不仅仅是一件羽绒服,而是其背后附加的商品价值。部分商家花高价做广告,大肆请流量明星为其代言,代价则是让消费者充当韭菜被收割。同时,面对国外品牌的市场挤压,本土品牌不断“开卷”,高薪聘请著名设计师团队,在外观上做文章,只为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保有一席之地,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重重因素不断加持,一件普普通通的羽绒服便承受了它本不该有的身价。

  诚然,心甘情愿花高价买羽绒服并没有错,或许网友们吐槽的是其华而不实的问题。在众多羽绒服商家中,不乏一些网购平台的商家,用低劣的原料模仿网红品牌加拿大鹅、北面,以假乱真,打着大牌折扣出售吸引顾客,一件也要大几千甚至上万,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到头来却买了件假货,不但不那么保暖,反倒让人更心寒。

  如此一来,价格低、用料足的军大衣、花棉袄重回潮流前线,被网友刷屏。在不拘一格的大学生带领下,本着“只要我不尴尬,冷的就是别人”的态度,风靡各大高校校园。虽然这些平替款样式单一,又有点重。但年轻人选择军大衣,看重的并不是花里胡哨的样式,而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这与时尚潮流背道而驰,但随之展露的,却是当代大学生务实的理性消费观。

  总而言之,不买贵的,只买对的。选择高价羽绒服没有错,身着劳保军大衣也是明智之选。不论衣服的设计与品牌,只挑选足够防寒保暖的,穿着舒适,才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