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短剧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在大量的微短剧中,不乏制作粗糙、内容低俗的作品。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消息: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有效净化了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形成了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网络微短剧野蛮生长的态势。
微短剧的出现和发展,符合人们网络观剧的需求。2022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创作规划引导,推动微短剧创作繁荣发展,为微短剧的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久前,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大平台火爆刷屏,引发关于文物回归的讨论,也助推微短剧创作走向更大视野。相对于追求狗血、刺激的故事,这类关注社会议题、寻求自身价值的微短剧,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可见,好的微短剧不仅能带给人们不错的故事内容,还能传播正确价值观,符合时代发展所需。
然而,一些微短剧为了更好吸引眼球,热衷于制造对立,挑动年龄对立、阶层仇视、地域歧视,通过割裂社会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例如,“恶婆婆欺负乖儿媳”“城里人歧视农村人”这一类的短剧,不仅视频内容粗制滥造,还在价值观上明显走偏。这些问题微短剧有流水线制造的痕迹,通过低俗情节去博取人们关注,是对公共文明的冲击。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变现机会多,为了吸引流量,不少制作者只追求如何让观看者“爽”,不惜抛弃掉基本的底线,走向了传递社会文明价值的反面。制作方若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是为了流量无下限地去迎合低级趣味,最终只会导致微短剧落得一地鸡毛的尴尬境地。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应该加大对微短剧的审核力度。微短剧为平台带来了流量和收益,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低俗微短剧关闭平台大门。亮明播出标准,真正做到“有言在先”,才能让微短剧从制作之初,就避免出现走偏的情况,也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娱乐体验。
广电总局的重拳出击,为微短剧的发展立起了规矩,让那些想走捷径的制作者明白,低俗作品没有未来。微短剧的未来,应该展现符合时代所需的向上、向善精神面貌,满足公众高级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才是唯一能走通的大道。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