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双11”国货热卖,背后有其必然性

2023年11月16日 06:31   来源:人民网   赵静

  今年“双11”,国货品牌成为备受瞩目的赢家。

  数据显示:在天猫上,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唯品会上,95后成为该平台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并且80后、70后也越来越认可国货品牌。

  国货和国货品牌在“双11”这个时点上集中爆发并不偶然,或者说这更是一种厚积薄发。制造能力经年累积、科技研发持续投入、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品牌力营销力扎实推进……国货和国货品牌大热的背后,不是一时之功,而是过往数十年中,在时间与市场的不断检验、不断锤炼中,磨砺出的一身“硬核”实力。

  不少国货抓住消费需求变化的契机,在产品工艺、造型包装、经营理念等方面推陈出新;一些企业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主动契合国内消费者审美潮流的变化,通过产品调整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更有蜂花、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国货积极拓展社交平台、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让品牌知名度更上一层楼……过硬的品质、个性化的设计、创新的营销方式,让国内消费市场上掀起一阵国货消费热潮,也让众多国货品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市场是孵化、培养企业的土壤。当我们看到“明星”企业、名牌国货不仅不是个案,而具有了一定规模,一个合理推论就是市场这片沃土拥有孕育力量。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保障了中国制造的强大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消费市场持续释放生机活力……

  国货和国货品牌在今年的“双11”打出了一场漂亮仗。回首来路,我们发现国货和国货品牌此时的爆发其实早有端倪。展望未来,把国货品质提升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内涵为底蕴,以高标准高品质护佑品牌健康成长,国货和国货品牌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年巍)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双11”国货热卖,背后有其必然性

2023-11-16 06:31 来源:人民网 赵静

  今年“双11”,国货品牌成为备受瞩目的赢家。

  数据显示:在天猫上,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在拼多多上,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唯品会上,95后成为该平台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并且80后、70后也越来越认可国货品牌。

  国货和国货品牌在“双11”这个时点上集中爆发并不偶然,或者说这更是一种厚积薄发。制造能力经年累积、科技研发持续投入、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品牌力营销力扎实推进……国货和国货品牌大热的背后,不是一时之功,而是过往数十年中,在时间与市场的不断检验、不断锤炼中,磨砺出的一身“硬核”实力。

  不少国货抓住消费需求变化的契机,在产品工艺、造型包装、经营理念等方面推陈出新;一些企业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主动契合国内消费者审美潮流的变化,通过产品调整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更有蜂花、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国货积极拓展社交平台、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让品牌知名度更上一层楼……过硬的品质、个性化的设计、创新的营销方式,让国内消费市场上掀起一阵国货消费热潮,也让众多国货品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市场是孵化、培养企业的土壤。当我们看到“明星”企业、名牌国货不仅不是个案,而具有了一定规模,一个合理推论就是市场这片沃土拥有孕育力量。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保障了中国制造的强大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消费市场持续释放生机活力……

  国货和国货品牌在今年的“双11”打出了一场漂亮仗。回首来路,我们发现国货和国货品牌此时的爆发其实早有端倪。展望未来,把国货品质提升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内涵为底蕴,以高标准高品质护佑品牌健康成长,国货和国货品牌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