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3年11月09日 0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一以贯之的主张,更是不断丰富理念、落地生根的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却又在不断拉大,旧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新的时代之问,呼唤新的解决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理念到行动,各国共谋全球互联网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清晰可见。中国、埃及、老挝、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深入阐释其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进一步将理念落实落细……信息时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生动故事接连上演。

  此刻,站在互联网发展的新起点,新兴网络技术应用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以网络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突出,黑客入侵、网络攻击,让网络安全、网络空间主权成为必须考量的重要安全命题。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不断提醒着世界正处于矛盾集中暴露的艰难时期的残酷现实。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的“三个倡导”,紧扣时代脉搏,锚定发展大势,顺应信息化潮流,再次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提供了科学而务实的治理指南。

  “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掷地有声的宣告,呼应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的话语。中国行动,一以贯之,步履坚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3-11-09 0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一以贯之的主张,更是不断丰富理念、落地生根的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却又在不断拉大,旧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新的时代之问,呼唤新的解决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理念到行动,各国共谋全球互联网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清晰可见。中国、埃及、老挝、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深入阐释其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进一步将理念落实落细……信息时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生动故事接连上演。

  此刻,站在互联网发展的新起点,新兴网络技术应用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以网络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突出,黑客入侵、网络攻击,让网络安全、网络空间主权成为必须考量的重要安全命题。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不断提醒着世界正处于矛盾集中暴露的艰难时期的残酷现实。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的“三个倡导”,紧扣时代脉搏,锚定发展大势,顺应信息化潮流,再次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提供了科学而务实的治理指南。

  “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掷地有声的宣告,呼应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的话语。中国行动,一以贯之,步履坚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