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没了底线也触了红线

2023年11月08日 07:43   来源:红网   吕欣宇

  近日,#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每张赚6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9月16日,湖北襄阳。记者暗访调查一个多月,与一名倒卖出生证明的中间人联系上,对方表示只需要拿96000元,就能为孩子办理一个真实可查的《出生医学证明》,而且还可以先落户后付钱。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市健桥医院,只提供了宝宝的姓名等相关信息,连宝宝都没有到场,就在医院院长叶某的亲自参与下,成功为一个“虚拟”宝宝办出真正的《出生医学证明》,而且就连“伪造”的宝妈病历档案以及宝宝的疫苗本都在医院成功备案。(11月7日 央广网)

  该新闻一出,迅速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网友热评下支持“严查到底”。该医院院长叶某明知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严重性,她依然选择了铤而走险。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知法犯法的医生为了自己的贪欲,不顾自己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底线,反而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网络中更有观点认为,这种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行为是对儿童拐卖罪行的助长,让更多无辜家庭遭受不幸。

  无视职业道德底线,公共信任危在旦夕。医生,是与社会公共信任紧密相连的重要职业之一。医院院长叶某亲自参与倒卖《出生医学证明》,并从中谋取高额利益,该事件让整个医生行业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医生的职业道德受到公众质疑,社会公共信任也受到挑战。医生是医德的坚定守护者,是《希波克拉底誓词》(指医学的学生入学第一课就要学习并正式宣誓的誓言)的忠诚宣誓人。叶某却罔顾医德,背弃誓言,将他人生命视为利益交换筹码,将一名医生本该秉持的职业道德踩在脚下,成为公共信任的掘墓人。医生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叶某这里无足轻重,“万金”利益就能让她现出原形,那她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叶某在金钱的驱使下,失去良知,在职业道德丧失的同时,自身道德同样也滑向深渊。

  个人道德滑坡的同时,叶某也将儿童安全置于危险境地。多倒卖一份《出生医学证明》,就可能让一个无辜儿童陷入被拐卖的危险之中,而一个美满的家庭也可能就此分崩离析。这种地下交易严重违背了社会伦理和法律道德,作为社会公共机构的医院,本应在其中保护儿童权益,却因为内部监督管理出现漏洞,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儿童的身份认定不仅是医院的责任,还应该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萧伯纳曾说:“最糟糕的罪恶是对无辜者的伤害。”孩童是最无辜的存在,而倒卖《出生医学证明》,除了将儿童安全置于危险境地,还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践踏法律尊严,触及法律、道德乃至整个社会的红线。因此,作为共处同一社会的你我,都需要在这场与不法分子战斗到底的决战中行动起来,将儿童紧紧保护于我们筑成的坚强怀抱之中,让无辜者不再成为利益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没了底线也触了红线

2023-11-08 07:43 来源:红网 吕欣宇

  近日,#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每张赚6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9月16日,湖北襄阳。记者暗访调查一个多月,与一名倒卖出生证明的中间人联系上,对方表示只需要拿96000元,就能为孩子办理一个真实可查的《出生医学证明》,而且还可以先落户后付钱。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市健桥医院,只提供了宝宝的姓名等相关信息,连宝宝都没有到场,就在医院院长叶某的亲自参与下,成功为一个“虚拟”宝宝办出真正的《出生医学证明》,而且就连“伪造”的宝妈病历档案以及宝宝的疫苗本都在医院成功备案。(11月7日 央广网)

  该新闻一出,迅速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网友热评下支持“严查到底”。该医院院长叶某明知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严重性,她依然选择了铤而走险。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知法犯法的医生为了自己的贪欲,不顾自己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底线,反而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网络中更有观点认为,这种倒卖《出生医学证明》的行为是对儿童拐卖罪行的助长,让更多无辜家庭遭受不幸。

  无视职业道德底线,公共信任危在旦夕。医生,是与社会公共信任紧密相连的重要职业之一。医院院长叶某亲自参与倒卖《出生医学证明》,并从中谋取高额利益,该事件让整个医生行业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医生的职业道德受到公众质疑,社会公共信任也受到挑战。医生是医德的坚定守护者,是《希波克拉底誓词》(指医学的学生入学第一课就要学习并正式宣誓的誓言)的忠诚宣誓人。叶某却罔顾医德,背弃誓言,将他人生命视为利益交换筹码,将一名医生本该秉持的职业道德踩在脚下,成为公共信任的掘墓人。医生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叶某这里无足轻重,“万金”利益就能让她现出原形,那她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叶某在金钱的驱使下,失去良知,在职业道德丧失的同时,自身道德同样也滑向深渊。

  个人道德滑坡的同时,叶某也将儿童安全置于危险境地。多倒卖一份《出生医学证明》,就可能让一个无辜儿童陷入被拐卖的危险之中,而一个美满的家庭也可能就此分崩离析。这种地下交易严重违背了社会伦理和法律道德,作为社会公共机构的医院,本应在其中保护儿童权益,却因为内部监督管理出现漏洞,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儿童的身份认定不仅是医院的责任,还应该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萧伯纳曾说:“最糟糕的罪恶是对无辜者的伤害。”孩童是最无辜的存在,而倒卖《出生医学证明》,除了将儿童安全置于危险境地,还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践踏法律尊严,触及法律、道德乃至整个社会的红线。因此,作为共处同一社会的你我,都需要在这场与不法分子战斗到底的决战中行动起来,将儿童紧紧保护于我们筑成的坚强怀抱之中,让无辜者不再成为利益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