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16条改革措施,搭建数字化智慧监管服务新体系,聚焦破解加工贸易堵点和痛点,推动加工贸易再上新台阶。这一举措将为加工贸易注入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同时也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加工贸易随改革开放而生,经过40余年发展,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产业升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都发生了变化,加工贸易自身亟需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工贸易面临外需走弱、订单下滑等问题,外贸结构转型压力愈加紧迫。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优化产品结构。多年来,加工贸易引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如今,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六成以上,例如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6类高端产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增速均明显加快。在加工贸易产业带动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促进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已达29.4%。河南、四川、重庆、陕西等地依托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为外贸进出口大省。应进一步支持梯度转移与产业协作,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对接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2022年加工贸易内销货值超2700亿元,较10年前增长约84%,加工贸易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用明显。接下来,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化进程等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这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合作,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其予)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