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2023年11月06日 0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监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尽快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朝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方向,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金融企业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针对金融领域出现的问题,要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要注重相互补短板,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通过尽快提高数字化监管水平,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要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系统推进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持续提升,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必须处理好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关系。此前有不少地方的金融监管局和金融办挂同一块牌子,出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一肩挑的情况。持续推动监管改革,需要将此前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边界模糊、职责交叉、管理重叠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完善。剥离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一部分管理职能,有助于更好厘清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事权边界,压实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同时,一段时期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快速发展,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混业经营态势加大了地方金融监管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压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虽然高度重视相关监管工作,但整体上看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监管经验比较欠缺。地方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短板也亟待补齐。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还要注重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要防止因为化解风险引发风险外溢。要聚焦重点风险领域,坚持防早防小。要将金融监管工作放到金融改革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中统筹协调,一体推进。要注重持续优化制度供给,不断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将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着力抓住重点领域,尽快补上薄弱环节,全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2023-11-06 0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监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尽快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朝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方向,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金融企业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针对金融领域出现的问题,要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要注重相互补短板,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通过尽快提高数字化监管水平,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要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系统推进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持续提升,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必须处理好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关系。此前有不少地方的金融监管局和金融办挂同一块牌子,出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一肩挑的情况。持续推动监管改革,需要将此前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边界模糊、职责交叉、管理重叠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完善。剥离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一部分管理职能,有助于更好厘清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事权边界,压实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同时,一段时期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快速发展,跨市场、跨行业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混业经营态势加大了地方金融监管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压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虽然高度重视相关监管工作,但整体上看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监管经验比较欠缺。地方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短板也亟待补齐。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还要注重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要防止因为化解风险引发风险外溢。要聚焦重点风险领域,坚持防早防小。要将金融监管工作放到金融改革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中统筹协调,一体推进。要注重持续优化制度供给,不断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将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着力抓住重点领域,尽快补上薄弱环节,全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