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要多些“较真”

2023年10月25日 11: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一些地市相继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公开约谈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提醒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校方是“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做了诸多工作。早在2012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就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此后,各地纷纷制定本地版约谈制度;2015年,“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出台;2016年,《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出台……【详细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并确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方是“第一责任人”。回顾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详细

  共筑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时刻在线。诸多事例都表明,一旦监管失守,被监管对象便可能如脱缰野马,渐渐失去控制。因此,上述约谈可谓对“躺平式监管”的严正警告,要求有关地方切实履职尽责。这对其他地方和有关职能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提醒,要对照问题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别等被约谈了才想起来真抓实干。【详细

  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承担起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的日常管理,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指导和评价考核。属地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频次,督促整改问题,严惩违法行为并予以曝光。【详细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

  此外,要继续创新社会共治模式、更新社会共治机制、发展社会共治力量,真正以更高水平的社会共治支撑起更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体系。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大违法案件处罚曝光,引导市场化机制健全技术保障,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努力从“单向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变。【详细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过程监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这是国务院食安办约谈各地政府部门时多次强调的关键词,如果更多地方能够“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那么类似事件也就不会一再发生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守护,需要常抓不懈的努力。【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

  V视角:

  @咕噜噜噜:校园食品安全关系亿万家庭。

  @会发光:让学生们安心吃饭,这种事情别再发生了。

  @叽哇一声: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

  @小鹿泡芙卷:“立规”再好,也需“立行”显效。

  @冬天到:校园食品安全不仅要聚焦校内,也要关注校外经营场所。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任何环节都不可疏忽。落实“最严要求”,必须较真。但凡不较真,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力道衰减;也因为不较真,干预、说情、放水者便有缝可钻。只有较真,才能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让师生吃得放心、家长觉得安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要多些“较真”

2023-10-25 11: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期,一些地市相继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食安办公开约谈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提醒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校方是“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做了诸多工作。早在2012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就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此后,各地纷纷制定本地版约谈制度;2015年,“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出台;2016年,《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出台……【详细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并确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方是“第一责任人”。回顾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详细

  共筑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时刻在线。诸多事例都表明,一旦监管失守,被监管对象便可能如脱缰野马,渐渐失去控制。因此,上述约谈可谓对“躺平式监管”的严正警告,要求有关地方切实履职尽责。这对其他地方和有关职能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提醒,要对照问题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别等被约谈了才想起来真抓实干。【详细

  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承担起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的日常管理,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指导和评价考核。属地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频次,督促整改问题,严惩违法行为并予以曝光。【详细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

  此外,要继续创新社会共治模式、更新社会共治机制、发展社会共治力量,真正以更高水平的社会共治支撑起更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体系。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大违法案件处罚曝光,引导市场化机制健全技术保障,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努力从“单向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变。【详细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过程监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这是国务院食安办约谈各地政府部门时多次强调的关键词,如果更多地方能够“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那么类似事件也就不会一再发生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守护,需要常抓不懈的努力。【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

  V视角:

  @咕噜噜噜:校园食品安全关系亿万家庭。

  @会发光:让学生们安心吃饭,这种事情别再发生了。

  @叽哇一声: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

  @小鹿泡芙卷:“立规”再好,也需“立行”显效。

  @冬天到:校园食品安全不仅要聚焦校内,也要关注校外经营场所。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任何环节都不可疏忽。落实“最严要求”,必须较真。但凡不较真,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力道衰减;也因为不较真,干预、说情、放水者便有缝可钻。只有较真,才能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让师生吃得放心、家长觉得安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