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互联网上,健康类信息检索查询需求旺盛。殊不知,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科普内容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在同一页面上,医师的健康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诱导人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点开。由于披着科学的外衣,导致这些医疗广告更具迷惑性。(据10月19日《工人日报》)
遇到身体不适或突然受伤时,上网查阅相关疾病或健康信息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但这些看似科普文章背后的医疗广告陷阱却值得警惕。例如,有点傍“权威”具有很强迷惑性,利用患者渴望得到权威医生、权威信息指导的心理,常常盗用比较权威的科普内容,这些科普内容的原作者医师却对此不知情。
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危害之甚不容小觑。一方面,传递了不正确的医疗信息,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医学科学的认识,甚至会贻误患者的看病就医,乃至伤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一些防病知识本来是一种科学,被误用以后就成为一种伪科学,这对患者、医疗系统和社会均构成危害,对被冒用的医疗机构及医生而言也是一种权益侵害。
其实,2007年施行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根据今年5月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
上述可见,网络平台在医学科普文章下方设置医疗机构广告,引导患者点击的行为,不仅误导受众,更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从情理角度讲,医疗行业人命关天,这个领域的广告应该谨慎再谨慎。对此,强化对市场的监管至关重要,持续加大对医疗美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执法力度,让医疗广告陷阱远离公众。
同时,也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案件的宣传警示。例如,对于那些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来说,医生的权威影响力以及专业的科普内容,会让他们误以为都是些正规医院,结果就是花了钱还没有得到有效医治,希望变成绝望。对此,一方面加强正规医疗科普力度,满足公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畅通举报渠道,让违规医疗广告无处容身。
此外,据报道,违法医疗广告通常利润十分高昂,特别是相对于当前较低的违法惩罚力度和违法成本,巨额的收益诱惑让不少非法企业选择铤而走险。对此,除去依法从严打击,对于权益被侵害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而言,也应该积极主动维权。终归而言,医疗广告并非一无是处,但核心一定是要服务患者,依法依规发布,而不是乱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