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3年10月17日 07:51   来源:光明日报   周伟 安树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对于增强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现象,其实质是企业为应对新形势而进行的区位再调整过程。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与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是价值链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统一。产业联动表现为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进而达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级提升和产业竞争力增强的目的。产业联动即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产业链上的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减少经营风险而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是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与联合发展。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是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耦合联动调整地区生产要素配置、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过程。

  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是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高新技术催生新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相对发达地区城市科技和产业的带动作用,能够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将加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消化吸收国际优势产业,调整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有效提升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据此,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须以创新为核心要素,以产业链、价值链为建设重点,加速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对接联通,畅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形成以京津冀城市群为核心的产业创新链。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发展主阵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升级,厚植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链韧性,以产业协同创新驱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具有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的客观基础

  基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京津冀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促进京津冀发展模式转型、实现合理分工与产业协作、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要路径。京津冀地区客观存在的产业梯度差和生产要素禀赋差异,是进行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的前提和动力。在产业发展水平上,京津“双城”处于领先位置,人才及科技资源优势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程度较好,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产业结构服务化特征明显。随着国际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技术、知识和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入,既可进一步升级主导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发展“高精尖”高端产业,又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再优化,向河北转移非主导产业。河北虽然产业梯度位置较低、工业集约化水平不高,但具有矿藏、农业和人力资源相对充裕等优势,可以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在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可借助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生产要素跨界流动带来的外部机遇,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钢铁冶金、建材、纺织等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

  总体来看,实现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具有良好现实基础。产业转移与承接是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产业合作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地域相接、交往半径适宜,产业梯度转移不存在人文和地域阻隔。河北与京津双城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有效衔接和对接,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河北应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契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三地统筹协调机制,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切入点,使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加快辐射津冀,为首都实现“高精尖”经济结构创造更大空间。

  京津冀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与联动升级的着力点

  实现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与联动升级,必须打破产业发展中的同质化倾向,保障产业安全。京津冀三省市应按照各自比较优势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特色的优势产业,对产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适度协调和错位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禀赋等影响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努力使各自的主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分工合理、适度集聚、风险分散的产业格局。在积极承接国际优势产业,将产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业安全度,建立产业链安全预警机制,系统优化事关产业本身安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的产业布局。

  实现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与联动升级,需要不断提高产业转移效率与三地产业联动协作水平。依据产业关联理论测算的产业关联效应与产业梯度系数表明:北京的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文体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优势产业,对天津、河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很大提升空间。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具有显著梯度差,北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突出,呈现高端化趋势,天津制造业发展体现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并驾齐驱的特征,河北则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为主。北京大部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是津冀地区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而津冀有显著优势和需要发展的行业也正是北京需要调整转移的产业,这种产业的互补性是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和错位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必须更加重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善产业联动形式和政策,提高产业联动效率,将北京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以产业转移承接等途径优化京津冀地区产业空间再布局。

  实现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与联动升级,应从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规划,强化产业协同总体设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不断提高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效益、完善产业疏解政策体系和跨行政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产业链的完善、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集群的打造、产业带的规划实施等都是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产业转移不是落后产能的空间变化,而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进行的主动调整,京津向河北转移的产业,必须考虑河北的承接意愿与能力,遵循市场规则和生态保护准则。京津关系不仅是“承接”关系,也是“对接”关系,其实质是“一核双城”共同体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也是先进产业链条、现代服务网络和开放市场网络的共建。京津“双城联动”既要提升“转移承接效应”,更要放大“联动协同效应”,积极发展无污染、低消耗、科技含量高与附加价值高的高端产业。京津冀地区应通过产业有序转移和联动升级,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增强产业供应链韧性,建立起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周伟、安树伟,分别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2AJL00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产业转移与联动升级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3-10-17 07:51 来源:光明日报 周伟 安树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