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村公路建设承载乡村振兴梦

2023年10月13日 14:02   来源:人民网   向学笙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完成全年目标的75%。新时代以来,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约27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渐成行,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去便利。

  路,是希望的象征。“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见证农村的发展巨变。还记得202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通车,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一条仅3.8公里的通村路,整整凿穿了三座悬崖,还在峡谷上建起一座钢桥。“滑‘溜索’卖羊”“爬‘崖壁’卖特产”成为了历史,摩托车、小汽车、客运车开进村来,以往因交通困难带来的一切难题都迎“路”而解。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托举起梦想和希望,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映照。

  路,也是发展的空间。修建一条公路,就能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进而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不少游客沿着蜿蜒的农村公路打卡沿途美丽风光。一个个景点因路而美,一座座村子因路而兴,一户户百姓因路而富……农村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推动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完善,让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进一步激活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潜力。从偏僻穷困的乡村,到宜居宜业的家园,农村公路作用显著、功不可没。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更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今天,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健全,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路基础路网通达深度仍然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还不充分,农村公路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只有实现城乡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流通,让出行更便捷、人气更兴旺、产品更畅销,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在扩投资、稳就业、优治理、强管养、提服务、保畅通、重安全、促融合等方面作出部署。一条条穿越山川河流的农村公路,展现出勃勃生机,勾勒着美好生活。把“四好农村路”越修越宽广,乡村振兴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幸福路必将越走越通畅。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农村公路建设承载乡村振兴梦

2023-10-13 14:02 来源:人民网 向学笙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完成全年目标的75%。新时代以来,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约27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渐成行,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去便利。

  路,是希望的象征。“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见证农村的发展巨变。还记得202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通车,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一条仅3.8公里的通村路,整整凿穿了三座悬崖,还在峡谷上建起一座钢桥。“滑‘溜索’卖羊”“爬‘崖壁’卖特产”成为了历史,摩托车、小汽车、客运车开进村来,以往因交通困难带来的一切难题都迎“路”而解。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托举起梦想和希望,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映照。

  路,也是发展的空间。修建一条公路,就能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进而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不少游客沿着蜿蜒的农村公路打卡沿途美丽风光。一个个景点因路而美,一座座村子因路而兴,一户户百姓因路而富……农村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推动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完善,让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进一步激活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潜力。从偏僻穷困的乡村,到宜居宜业的家园,农村公路作用显著、功不可没。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更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今天,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健全,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路基础路网通达深度仍然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还不充分,农村公路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只有实现城乡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流通,让出行更便捷、人气更兴旺、产品更畅销,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在扩投资、稳就业、优治理、强管养、提服务、保畅通、重安全、促融合等方面作出部署。一条条穿越山川河流的农村公路,展现出勃勃生机,勾勒着美好生活。把“四好农村路”越修越宽广,乡村振兴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幸福路必将越走越通畅。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