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2023年10月13日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尹双红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上,选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参数设置、编程调试,使机器人能独自完成物料的自动输送、定位抓取、成品入库等流程;虚拟现实工程技术赛项区,参赛选手们认真了解规则后,即刻着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维模型构建;移动机器人赛项现场,机器人在选手的操控下,模拟完成不同场景下的药品摆放、病床搬运等任务……前不久,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市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参赛选手切磋交流,既展现了不凡身手,也展现了高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作为、新形象。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彰显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个人而言,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凭借精湛技艺,钳工郑志明被评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16岁开始学砌墙的邹彬,勇夺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如今已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一名项目质量总监;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员,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的李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取得50项国家专利……一个个平凡劳动者通过技能成才的故事生动说明,苦练技艺、掌握精湛技能,能够开辟事业舞台,实现人生出彩。

  细微之处见真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选手身上得到生动体现。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一个焊点的焊接,再到精确至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能做出大成果。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还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对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人才需求相比,现有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惟其如此,才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再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靠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未来一定会涌现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书写更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2023-10-13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尹双红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赛项上,选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参数设置、编程调试,使机器人能独自完成物料的自动输送、定位抓取、成品入库等流程;虚拟现实工程技术赛项区,参赛选手们认真了解规则后,即刻着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维模型构建;移动机器人赛项现场,机器人在选手的操控下,模拟完成不同场景下的药品摆放、病床搬运等任务……前不久,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市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参赛选手切磋交流,既展现了不凡身手,也展现了高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作为、新形象。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彰显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个人而言,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凭借精湛技艺,钳工郑志明被评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16岁开始学砌墙的邹彬,勇夺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如今已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一名项目质量总监;作为一名继电保护员,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的李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取得50项国家专利……一个个平凡劳动者通过技能成才的故事生动说明,苦练技艺、掌握精湛技能,能够开辟事业舞台,实现人生出彩。

  细微之处见真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选手身上得到生动体现。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一个焊点的焊接,再到精确至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能做出大成果。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还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对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人才需求相比,现有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惟其如此,才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再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靠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未来一定会涌现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书写更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