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脆皮大学生”自嘲:不可忽视其中的隐患

2023年10月13日 06:58   来源:红网   李佳乐

  自“清澈而愚蠢”“尊嘟假嘟”后,“脆皮大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自嘲新标签。不少自诩“脆皮大学生”的年轻人在网上发帖离奇患病作为搞笑日常调侃,使得这一词条走红网络。“上厕所喜提骨折、打喷嚏至腰椎间盘突出、憋笑至鼻动脉破裂……”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伤害,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而事件的主人公又多是大学生,因此“脆皮大学生”成为这些稀里糊涂受伤、生病的大学生群体的新外号。

  但在这些自嘲背后,我们不能对此一笑而过、忽视探索这一现象的问题根源,而应撇弃网络吃瓜的态度,以冷静理性的态度思索其中反映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隐性危害、高校体育教育漏洞等隐性问题,相关方应就现象做出针对性措施,使大学生不被一味贴上“脆皮大学生”的标签。

  现如今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程晓丹表示:“医院在9月份接诊18-25岁年龄段的患者有1700多人,主要由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熬夜消耗自己身体造成。”由此可见一斑,不少年轻人因作息不规律引发疾病的现状堪忧。

  “摆烂式”度日及各种线上娱乐方式的涌现,使不少大学生“脆皮化”。闲暇时间选择在舒适的床榻上度过,已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首选。逃避学业、社交压力,晚睡晚起,在此之中沉浸于刷视频打游戏等娱乐,这些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成了滋生胃炎、颈椎病、斜视这些慢性病的温床,长期不健康不规律饮食、长期低头打游戏、侧卧看手机等均容易使身体出现不良症状。由此观之,当下年轻人应重视调整作息、健康饮食这些基本的健康准则。并且,大学生应远离沉浸娱乐、选择懒惰的温床,撇弃颓唐迷茫的心态,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科竞赛、专业实践来增强个人能力,以昂扬抖擞的精气神度过大学四年,才能接近自己绘制的未来的梦,书写精彩人生。

  校方体育健康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自身普遍缺乏锻炼,致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校体育应承担起“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直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缺陷。虽然学校会安排体育教育常识网课课程,及校园健康跑等学业任务,但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通过刷课、代跑等形式应付作业的现象不在少数,所以如何做好体育知识类教育,如何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建成完善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成了学校当下应重视的工作。这关乎学生体质健康乃至促进全民健康政策的发展。而学生自身应有意识地了解热身运动、跑步呼吸法等基本的健身常识,依据兴趣运用网络了解不同项目的技能,并落实到实践之中,加入“全民运动”社会风潮系列活动之中,提升体育素养,加强个人体质能力,强健体魄。

  需要注意的是,在玩梗之余也要理性明智些,虽然不少大学生发帖离奇患病经历,但多少也有些夸大的成分,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与担忧。“脆皮大学生”“脆脆鲨”等标签的出现反映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在校状态以及高校体育教育的不完善,这也促使不同群体关注大学生,各高校也应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身也应审视自身健康状况改变不良习惯,树立好健康理念,提升自我体质,建造健康体魄,让“脆皮”锻造成“御体之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而为接下来的求学之途、求职之路打好地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脆皮大学生”自嘲:不可忽视其中的隐患

2023-10-13 06:58 来源:红网 李佳乐

  自“清澈而愚蠢”“尊嘟假嘟”后,“脆皮大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自嘲新标签。不少自诩“脆皮大学生”的年轻人在网上发帖离奇患病作为搞笑日常调侃,使得这一词条走红网络。“上厕所喜提骨折、打喷嚏至腰椎间盘突出、憋笑至鼻动脉破裂……”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伤害,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而事件的主人公又多是大学生,因此“脆皮大学生”成为这些稀里糊涂受伤、生病的大学生群体的新外号。

  但在这些自嘲背后,我们不能对此一笑而过、忽视探索这一现象的问题根源,而应撇弃网络吃瓜的态度,以冷静理性的态度思索其中反映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隐性危害、高校体育教育漏洞等隐性问题,相关方应就现象做出针对性措施,使大学生不被一味贴上“脆皮大学生”的标签。

  现如今年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程晓丹表示:“医院在9月份接诊18-25岁年龄段的患者有1700多人,主要由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熬夜消耗自己身体造成。”由此可见一斑,不少年轻人因作息不规律引发疾病的现状堪忧。

  “摆烂式”度日及各种线上娱乐方式的涌现,使不少大学生“脆皮化”。闲暇时间选择在舒适的床榻上度过,已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首选。逃避学业、社交压力,晚睡晚起,在此之中沉浸于刷视频打游戏等娱乐,这些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成了滋生胃炎、颈椎病、斜视这些慢性病的温床,长期不健康不规律饮食、长期低头打游戏、侧卧看手机等均容易使身体出现不良症状。由此观之,当下年轻人应重视调整作息、健康饮食这些基本的健康准则。并且,大学生应远离沉浸娱乐、选择懒惰的温床,撇弃颓唐迷茫的心态,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科竞赛、专业实践来增强个人能力,以昂扬抖擞的精气神度过大学四年,才能接近自己绘制的未来的梦,书写精彩人生。

  校方体育健康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自身普遍缺乏锻炼,致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校体育应承担起“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直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缺陷。虽然学校会安排体育教育常识网课课程,及校园健康跑等学业任务,但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通过刷课、代跑等形式应付作业的现象不在少数,所以如何做好体育知识类教育,如何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建成完善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成了学校当下应重视的工作。这关乎学生体质健康乃至促进全民健康政策的发展。而学生自身应有意识地了解热身运动、跑步呼吸法等基本的健身常识,依据兴趣运用网络了解不同项目的技能,并落实到实践之中,加入“全民运动”社会风潮系列活动之中,提升体育素养,加强个人体质能力,强健体魄。

  需要注意的是,在玩梗之余也要理性明智些,虽然不少大学生发帖离奇患病经历,但多少也有些夸大的成分,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与担忧。“脆皮大学生”“脆脆鲨”等标签的出现反映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在校状态以及高校体育教育的不完善,这也促使不同群体关注大学生,各高校也应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身也应审视自身健康状况改变不良习惯,树立好健康理念,提升自我体质,建造健康体魄,让“脆皮”锻造成“御体之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而为接下来的求学之途、求职之路打好地基。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