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先验货后交易”?模式创新不应牺牲服务品质

2023年09月22日 07:07   来源:光明网   孔德淇

  在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前,电商平台或第三方机构先对商品进行全面鉴定,真的安全可靠吗?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购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因网购而发生的纠纷也随之而来,商家售假、货不对板、维权难、赔偿难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先验货后交易”的C2S2C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C2S2C模式,指的是在原有的单一用户交易基础上,引入了第三方中间平台,进行物品鉴定和流通。目前,许多电商平台,尤其是一些销售电子商品、奢侈品及收藏品的平台都推出了验货服务或第三方验货服务。

  表面上看,这种“先验货后交易”的模式,为买卖双方营造一个更公开、透明和安全的交易环境,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遭到消费者投诉,“错验”“毁坏商品”“拒绝赔付”等问题层出不穷。

  目前,该模式的检验服务涵盖了数码产品、潮品、奢侈品、化妆品、钱币和珠宝等多个领域,但鉴定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存在鉴定流程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处理商品时可能存在误判和损坏情形。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鉴定结果所披露的异常检测项并不全面,仅说明了外观问题,没有涉及功能、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缺陷,这也导致一些真伪难辨的商品被错误鉴定。

  一般来说,验货服务协议中会写明“损坏包赔”和“验错包赔”,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平台和鉴定机构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推诿扯皮,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仔细阅读商品的售后条款和规定,留意验货方是否独立对外承担信用担保责任,避免陷入经济纠纷。

  事实上,验货方的不负责行为已涉嫌违法。民法典明确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因为操作失误或保管不当导致商品损坏,抑或出具错误或不实的鉴定报告,损害卖家或买家的声誉和财产权益,验货机构都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需要保留好商品照片、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为减少不必要的赔付损失,验货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验货时,也应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商品的品质和数量符合要求。

  尽管“先验货后交易”模式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它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要实现其应有的作用,亟待加强规范和改进,使之更趋健全和可靠。

  在当今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先验货后交易”模式在提升交易安全性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须看到,让“先验货后交易”模式更好地运行,不仅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及时跟进,也需要企业端的自律和责任承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为消费者和卖家创造更加美好的交易体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先验货后交易”?模式创新不应牺牲服务品质

2023-09-22 07:07 来源:光明网 孔德淇

  在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前,电商平台或第三方机构先对商品进行全面鉴定,真的安全可靠吗?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购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因网购而发生的纠纷也随之而来,商家售假、货不对板、维权难、赔偿难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先验货后交易”的C2S2C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C2S2C模式,指的是在原有的单一用户交易基础上,引入了第三方中间平台,进行物品鉴定和流通。目前,许多电商平台,尤其是一些销售电子商品、奢侈品及收藏品的平台都推出了验货服务或第三方验货服务。

  表面上看,这种“先验货后交易”的模式,为买卖双方营造一个更公开、透明和安全的交易环境,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遭到消费者投诉,“错验”“毁坏商品”“拒绝赔付”等问题层出不穷。

  目前,该模式的检验服务涵盖了数码产品、潮品、奢侈品、化妆品、钱币和珠宝等多个领域,但鉴定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存在鉴定流程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处理商品时可能存在误判和损坏情形。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鉴定结果所披露的异常检测项并不全面,仅说明了外观问题,没有涉及功能、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缺陷,这也导致一些真伪难辨的商品被错误鉴定。

  一般来说,验货服务协议中会写明“损坏包赔”和“验错包赔”,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平台和鉴定机构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推诿扯皮,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仔细阅读商品的售后条款和规定,留意验货方是否独立对外承担信用担保责任,避免陷入经济纠纷。

  事实上,验货方的不负责行为已涉嫌违法。民法典明确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因为操作失误或保管不当导致商品损坏,抑或出具错误或不实的鉴定报告,损害卖家或买家的声誉和财产权益,验货机构都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需要保留好商品照片、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为减少不必要的赔付损失,验货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验货时,也应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商品的品质和数量符合要求。

  尽管“先验货后交易”模式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它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要实现其应有的作用,亟待加强规范和改进,使之更趋健全和可靠。

  在当今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商业环境中,“先验货后交易”模式在提升交易安全性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须看到,让“先验货后交易”模式更好地运行,不仅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及时跟进,也需要企业端的自律和责任承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为消费者和卖家创造更加美好的交易体验。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