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局长一年请了半年假、“墩苗干部”痴迷打游戏而影响工作、“墩苗”的小年轻因防灾减灾经验不足而造成重大损失……近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墩苗”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干部“墩苗”变“拔苗”,有的甚至“烧苗”,值得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墩苗”是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接地气、有底气,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现在,有的年轻干部所处的环境“风和日丽”、从事的工作“四平八稳”,没有打过“攻坚战”“遭遇战”,很难扛起历史重任、挑起时代大梁。正因此,选派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一线“墩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选“好苗子”只为结出“好果子”,然而一些地方不乏“墩苗”变“拔苗”。比如,有的年轻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难度和强度远超自身能力,有的被选派到与自身专业特长不匹配的工作岗位,皆使“墩苗”效果低于预期。年轻干部所经历的“墩苗”烦恼,有的是成长中的阵痛,需要工作时间与岗位经验的疗愈;有的则是待解之疾,需要优化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宜一味指责或者视而不见。
不难发现目前“墩苗”机制存在的问题症结。其一,入口处的“选苗”标准过于单一。一些地方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潜力、重表态轻实干,更有地方在干部“墩苗”上下指标、搞摊派,导致少数年轻干部“赶鸭子上架”,造成严重的人岗不适配状况。其二,过程中的“育苗”缺乏管理。有的地方一味强调多岗位、长时间历练,却舍不得给机会、压担子,出现“选而不培”的尴尬处境。比如有“墩苗干部”抱怨,“组织部门唯一关心的,就是每周上交工作汇报。”此外,青年干部在思想认识、能力水平等方面亦需进一步补短板。
“墩苗”就得身入基层、心到一线,“蹲”出工作实效。有关部门务必严把标准条件、严格工作程序,确保人选优中选优、个个过硬;做好长远规划、落实全过程管理,打出选育管用组合拳,勤培土施肥、常修枝剪叶,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墩苗干部”也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做到脑子里有思路、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
事业催人,形势逼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更多年轻干部抢抓“墩苗”机遇,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接受历练、蜕变成长,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