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小眉笔”何以刮起“龙卷风”?

2023年09月13日 07:59   来源:广州日报   庹亚男

  近日,一位网友吐槽花西子眉笔太贵却遭李佳琦回怼:“79元哪里贵了,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9月12日澎湃新闻)

  就是这句话,让李佳琦成为众矢之的,也间接诱发了电商圈的“龙卷风”。不当言论发生后,李佳琦迅速掉粉,尽管两次道歉,也未能平息外界争议。有人批评李佳琦傲慢,有人揣测头部主播的收入分成,也有人争论消费者的议价权和国货美妆的定价权……就像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却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龙卷风。

  回溯这场风暴,有两个主体不容忽视,李佳琦和消费者。有人发出疑问,李佳琦冤吗?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归他的身份——电商主播。

  电商直播一路狂飙,电商主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作为架设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主播的作用不仅在于推介商品,也在于提供情绪价值与信息增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播是一种基于中介效应与信任机制打造出来的产物,它与消费者之间,不仅存在销售方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掺杂着偶像与粉丝之间的黏性关系。

  从这个层面看,李佳琦激起公愤,其实称不上冤屈。毕竟,作为一名头部电商主播,不论是选择为消费者站队,还是为品牌方背书,都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责,这是实现共赢的前提。本次事件看起来是当事人情绪不佳、言论不当,冒犯了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却是源于一名主播对自身身份定位的混乱与迷失,导致其在面对消费者正当的反馈时,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发了大面积反弹。

  那么消费者呢?“79元的眉笔哪里贵”刺痛了不少消费者的心,这是消费者太敏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时至今日,电商直播产业发展至今日臻成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渐从情绪驱动转向理性驱动消费阶段。

  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一质疑背后,是直播发展到现在,消费者走向了重点关注商品的性价与品质的理性消费阶段,却依然未能在直播生态中拥有强大基础和话语权。作为专业主播,面对这一矛盾,理应通过客观、专业地讲解与展示,为双方建立平等沟通的渠道,才能促成理性消费,塑造良性直播生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小小眉笔”何以刮起“龙卷风”?

2023-09-13 07:59 来源:广州日报 庹亚男

  近日,一位网友吐槽花西子眉笔太贵却遭李佳琦回怼:“79元哪里贵了,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9月12日澎湃新闻)

  就是这句话,让李佳琦成为众矢之的,也间接诱发了电商圈的“龙卷风”。不当言论发生后,李佳琦迅速掉粉,尽管两次道歉,也未能平息外界争议。有人批评李佳琦傲慢,有人揣测头部主播的收入分成,也有人争论消费者的议价权和国货美妆的定价权……就像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却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龙卷风。

  回溯这场风暴,有两个主体不容忽视,李佳琦和消费者。有人发出疑问,李佳琦冤吗?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归他的身份——电商主播。

  电商直播一路狂飙,电商主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作为架设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主播的作用不仅在于推介商品,也在于提供情绪价值与信息增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播是一种基于中介效应与信任机制打造出来的产物,它与消费者之间,不仅存在销售方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掺杂着偶像与粉丝之间的黏性关系。

  从这个层面看,李佳琦激起公愤,其实称不上冤屈。毕竟,作为一名头部电商主播,不论是选择为消费者站队,还是为品牌方背书,都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责,这是实现共赢的前提。本次事件看起来是当事人情绪不佳、言论不当,冒犯了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却是源于一名主播对自身身份定位的混乱与迷失,导致其在面对消费者正当的反馈时,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发了大面积反弹。

  那么消费者呢?“79元的眉笔哪里贵”刺痛了不少消费者的心,这是消费者太敏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时至今日,电商直播产业发展至今日臻成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渐从情绪驱动转向理性驱动消费阶段。

  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一质疑背后,是直播发展到现在,消费者走向了重点关注商品的性价与品质的理性消费阶段,却依然未能在直播生态中拥有强大基础和话语权。作为专业主播,面对这一矛盾,理应通过客观、专业地讲解与展示,为双方建立平等沟通的渠道,才能促成理性消费,塑造良性直播生态。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