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卖“鸭肉”可以,但不能“挂羊头卖鸭肉”

2023年09月12日 09:14   来源:东方网   梁宇飞

  近日,被曝光带有拼接肉性质的“假羊肉卷”,“假肥牛卷”受到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某高校食堂违规使用鸭肉冒充牛羊肉被执行行政处罚;某知名火锅品牌因为门店中使用的“羊肉卷”被检测出含有鸭肉成分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事实上,掺杂了猪肉,鸭肉的“牛羊肉混合卷”在市场上并不鲜见,而且在多个电商平台均有这种“调理肉卷”的销售链接与供货渠道。“羊肉卷”,“肥牛卷”作为火锅,自助餐,烧烤等餐饮门店菜单中的“熟面孔”,深受食客们的喜爱。虽然在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早有牛羊肉卷掺杂鸭肉“风声”的存在,但依然难抵消费者的热情。

  在此问题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要关注经营端的商品定位定价以及坚持食材透明原则,也要重点把握供货端的主观导向,做好食品安全保障。

  对于餐饮门店而言,这种“挂羊头卖鸭肉”的行为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含有鸭肉成分的肉卷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披着牛羊肉“面孔”存在,首先在于乘了监管端的评判之“隙”,“门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场价格购买的送检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观故意”这样类似的说法可以推掉部分责任。其次,这种“调理肉卷”多在涮烤类餐饮门店中出现,香料添加与辛辣的口味足以掩盖其肉质,味道等特性,教消费者难以分辨。就火锅而言,人们早已在味蕾的刺激中“迷失自我”,又怎么能分辨出带有牛羊脂肪,且有食品添加剂调味的“调理肉卷”与原切牛羊肉卷之间的区别?

  但只要加工处理过程合格,检疫放心,在食品安全上过了关,标明鸭肉也“无伤大雅”。一些走“亲民路线”,价格相对不贵又好吃的“牛羊肉卷”也很受欢迎。

  重要的是,不仅要卖“放心肉”,更要注意别把“鸭肉卷”卖出“羊肉价”。部分餐饮经营者低价进货,用“鸭肉卷”来代替“羊肉卷”,从而谋取利润,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且破坏经营底线的行为。市场监管固不可少,但有限的监管资源又意味着不可能对“假牛羊肉卷”时时监管。要让经营者明白,“有利可图”,不代表就能“唯利是图”,有几分货就卖几分的价钱。商家确立诚信经营原则,在自己心底里有一把“尺子”才能实现长效治理。

  市场监督与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要持续发力,为消费者做好保障。对于线上线下打着为火锅门店提供“仿羊肉卷”,“仿牛肉卷”等旗号具有主观欺骗性的供货商应予以取缔。督促整改相关商品中带有所谓“牛羊肉风味”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标签。同时,也要追溯餐饮门店的货物来源,对成分不佳,防腐剂添加过量,肉制品加工处理环境不卫生等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门店治理,则要从维护食客知情权的角度出发,结合商品实际将定价设置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建立在食品安全合格基础上的“假”,原则上并非不可接受。在价格高低上予以提示,在配料表中给予说明,消费者自然可以意识到所食用产品的肉质成分如何。例如十来元每份的“牛羊肉卷”,消费者与商家自然都“心照不宣”,既满足了食客味蕾,又照顾了他们的钱包,这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问题。相比之下,带有主观牟利倾向去“骗”则显得很不妥当。餐饮门店可以卖“鸭肉”,但“挂羊头卖鸭肉”,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犯。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卖“鸭肉”可以,但不能“挂羊头卖鸭肉”

2023-09-12 09:14 来源:东方网 梁宇飞

  近日,被曝光带有拼接肉性质的“假羊肉卷”,“假肥牛卷”受到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某高校食堂违规使用鸭肉冒充牛羊肉被执行行政处罚;某知名火锅品牌因为门店中使用的“羊肉卷”被检测出含有鸭肉成分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事实上,掺杂了猪肉,鸭肉的“牛羊肉混合卷”在市场上并不鲜见,而且在多个电商平台均有这种“调理肉卷”的销售链接与供货渠道。“羊肉卷”,“肥牛卷”作为火锅,自助餐,烧烤等餐饮门店菜单中的“熟面孔”,深受食客们的喜爱。虽然在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早有牛羊肉卷掺杂鸭肉“风声”的存在,但依然难抵消费者的热情。

  在此问题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要关注经营端的商品定位定价以及坚持食材透明原则,也要重点把握供货端的主观导向,做好食品安全保障。

  对于餐饮门店而言,这种“挂羊头卖鸭肉”的行为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含有鸭肉成分的肉卷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披着牛羊肉“面孔”存在,首先在于乘了监管端的评判之“隙”,“门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场价格购买的送检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观故意”这样类似的说法可以推掉部分责任。其次,这种“调理肉卷”多在涮烤类餐饮门店中出现,香料添加与辛辣的口味足以掩盖其肉质,味道等特性,教消费者难以分辨。就火锅而言,人们早已在味蕾的刺激中“迷失自我”,又怎么能分辨出带有牛羊脂肪,且有食品添加剂调味的“调理肉卷”与原切牛羊肉卷之间的区别?

  但只要加工处理过程合格,检疫放心,在食品安全上过了关,标明鸭肉也“无伤大雅”。一些走“亲民路线”,价格相对不贵又好吃的“牛羊肉卷”也很受欢迎。

  重要的是,不仅要卖“放心肉”,更要注意别把“鸭肉卷”卖出“羊肉价”。部分餐饮经营者低价进货,用“鸭肉卷”来代替“羊肉卷”,从而谋取利润,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且破坏经营底线的行为。市场监管固不可少,但有限的监管资源又意味着不可能对“假牛羊肉卷”时时监管。要让经营者明白,“有利可图”,不代表就能“唯利是图”,有几分货就卖几分的价钱。商家确立诚信经营原则,在自己心底里有一把“尺子”才能实现长效治理。

  市场监督与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要持续发力,为消费者做好保障。对于线上线下打着为火锅门店提供“仿羊肉卷”,“仿牛肉卷”等旗号具有主观欺骗性的供货商应予以取缔。督促整改相关商品中带有所谓“牛羊肉风味”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标签。同时,也要追溯餐饮门店的货物来源,对成分不佳,防腐剂添加过量,肉制品加工处理环境不卫生等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门店治理,则要从维护食客知情权的角度出发,结合商品实际将定价设置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建立在食品安全合格基础上的“假”,原则上并非不可接受。在价格高低上予以提示,在配料表中给予说明,消费者自然可以意识到所食用产品的肉质成分如何。例如十来元每份的“牛羊肉卷”,消费者与商家自然都“心照不宣”,既满足了食客味蕾,又照顾了他们的钱包,这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问题。相比之下,带有主观牟利倾向去“骗”则显得很不妥当。餐饮门店可以卖“鸭肉”,但“挂羊头卖鸭肉”,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犯。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