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沦为生意场:古城再生不能“自以为是”

2023年08月21日 07:18   来源:红网   余崔琬

  近年来,我国许多古城古镇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热门目标。然而,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甘肃天水,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不仅参观区域受限,消费门槛提升,一些甚至被“改头换面”,危及院落安全。(8月19日 央视新闻)

  “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五城相连、轴线贯穿”,天水古城的文保院落为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承载着古代建筑、雕刻艺术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对于研究历史和传承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古城再生的开发过程中,中式古建变日式风貌、紫砂壶经营改私房菜、酒馆换火锅、茶社成餐厅,文保院落“面目全非”的样貌令人痛心。更改原貌、私搭乱建、违规改造,违背了文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甚至都没报批,所以这是否是一种“自以为是”?

  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本应相辅相成,但现实却充满了复杂性。古城环境衰败、人口流失、产业缺位、文化衰落,要解决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古城需要重获新生,需要被看见,需要留得住人气。一方面,通过恢复古建筑、传承文化,古城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过度的商业开发往往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逐渐褪去,而只剩下历史文化的扭曲、建筑环境的破坏、商业化的表面,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韵味,甚至变了味。这种“改头换面”的做法不仅让游客失望,更让传承千年的文化遭受了严重损害。

  以保护之名行过度开发之实,实际上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古城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如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这些宝贵的资产,最终将导致城市失去与众不同的特色,也将使其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长远规划和文化保护应当被放在首位,而非短期的盈利。开发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杀鸡取卵。

  在古城再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开发的关系,避免陷落“自以为是”的陷阱。在历史传承与商业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对古城历史价值的挖掘与创造,呈现出源于当地文化的理想生活场景,倡导历史与文化引领下的古城再生,在平衡古城的环境、产业、文化中求发展。

  古城再生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古城再生的过程中,政府在规划和监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强对开发项目的审查和监督,确保其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标准。企业应首先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应制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确保开发计划不会对古城的历史、建筑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在商业开发的业态设置和装修改建上,都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时,也应当加强公众参与,听取市民和专家的意见,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有效的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文化认同感,推动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保护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古城再生,我们不能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迷惑,而是要在发展中坚守文化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古城在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实现古城保护与商业价值的双赢。在保护与传承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与传承,实现保护、传承与开发的三位一体,才能不仅让文物高质量地活起来,还能使其一直活下去、火起来。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古建筑沦为生意场:古城再生不能“自以为是”

2023-08-21 07:18 来源:红网 余崔琬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