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五大关系

2023年08月15日 07: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罗 婵

  提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顺应产业发展大势,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这就要求我们顺应产业发展大势,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深入理解、正确把握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正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虚拟经济的有序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现代化进程通常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和虚拟经济部门的更快扩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经济虚拟化趋势日益凸显,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大量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了二元市场结构,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虚实分离”加剧。这不仅挤压了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空间,也成为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要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正确把握规模扩大与质量升级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必须更好统筹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产业规模扩大是质量提升的现实根基。另一方面,产业质量提升是规模扩大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产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要尊重市场规律与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把握三次产业的关系

  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深刻认识产业分工与融合之间的关系。产业分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分离发展,而随着技术进步、产业交叉重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产业分工为融合发展提供了原始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领域蓬勃发展,产业分工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后续三次产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是分工基础上的结合。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增长点。从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与发展模式的快速跃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占比将渐次提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要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发挥其“润滑剂”和“助推器”作用。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壮大,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价值增长新的动力源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既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还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挥产业的融合乘数效应。同时要警惕简单的线性思维和相互替代,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发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甚至以扭曲其他产业为代价“拔苗助长”发展第三产业。

  正确把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统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传统产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验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传统产业的资本、平台、技术、人力等为支撑。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让传统产业简单退出,必然会带来产业空心化风险,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抢抓发展机遇,致力于产品、服务、模式的推陈出新,取得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带动作用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但也要看到,传统制造业仍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主体,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对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但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须破解“中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如果不加快改造提升,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原有优势可能弱化,生存空间可能变窄,甚至有陷入困境的危险。

  此外,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下降,我国一部分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有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趋势。要切实改变把传统产业当作落后产业、落后动能的错误认识,避免简单地用退出和淘汰来“一刀切”。要以科技领军企业和国家创新平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同质化做量向高质量做强转型、从产品跟随向科技引领转型转变。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企业合作,为传统企业升级提供创新的技术和手段,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正确把握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同时也受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自主创新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要求。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实践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决定企业兴衰、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从内部运行的“稳”向不惧外部冲击的“韧”转变的先手棋。另一方面,在开放合作中,彼此互鉴、接力传递、共同创造,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本身是世界性的,因此发展科技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扩大开放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还有助于我们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统筹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能力,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正确把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五大关系

2023-08-15 07: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罗 婵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