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刮骨疗伤”,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

2023年08月10日 07: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黎明 白佳丽

  连日来,医疗领域掀起的反腐风暴受到广泛关注,两组数字引发热议:先是“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其贪腐数额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后有媒体统计称,全国已有至少150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老百姓一向对医疗领域的腐败深恶痛绝,加大打击力度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这从网民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看出。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场所,但近年来医疗腐败问题凸显,涉及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严重影响医疗系统公信力和患者权益。从过去的案件来看,医药领域贪腐有收受医药代表回扣或贿赂的,也有虚报费用、变相输送利益的。医药领域与百姓息息相关,这一领域的腐败不仅会侵害患者权益,还可能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影响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比如,医药流通及使用上的不正之风,让真正有疗效、体现经济性的好药进不了医院,加剧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当医院管理者或医护人员接受回扣或收受好处时,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就可能成为牺牲品。据媒体报道,涉案近3000万元的广东省中山市一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患者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应当看到,医疗系统内部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许多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医护人员也痛恨种种医疗腐败现象。一直以来,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并未停歇,但狡猾的不法分子总是不断变换手法试图逃避打击。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简单粗暴直接送钱送物的贿赂方式淡出江湖,部分医院领导、医护与企业间的“勾肩搭背”更为复杂和隐蔽,比如赞助所谓的医疗学术会议、请专家讲课付酬等,甚至有以比特币作为利益输送的形式。这些“捞利益”乱象,影响了整个医疗体系的社会声誉和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转。正所谓一家医院院长贪腐,一百个好医生都换不回信任。因此,广大医护对反腐风暴寄予厚望。

  医疗系统专业性强,相对独立、封闭运作,医疗领域的贪腐与患者间,甚至与医护间可能都隔着“几道墙”,因此更具隐蔽性,打击有一定难度,需要久久为功。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又联合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调“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这些都释放出了医疗反腐走向“深水区”的决心。

  站在更高角度看,近年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缓解,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保管理“九龙治水”等问题都不断得到解决……当下,对医疗领域展开反腐风暴,切实进行“刮骨疗伤”,可谓正当其时。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还医疗系统一个清朗天空,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刮骨疗伤”,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

2023-08-10 07: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黎明 白佳丽

  连日来,医疗领域掀起的反腐风暴受到广泛关注,两组数字引发热议:先是“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其贪腐数额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后有媒体统计称,全国已有至少150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老百姓一向对医疗领域的腐败深恶痛绝,加大打击力度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这从网民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看出。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场所,但近年来医疗腐败问题凸显,涉及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严重影响医疗系统公信力和患者权益。从过去的案件来看,医药领域贪腐有收受医药代表回扣或贿赂的,也有虚报费用、变相输送利益的。医药领域与百姓息息相关,这一领域的腐败不仅会侵害患者权益,还可能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影响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比如,医药流通及使用上的不正之风,让真正有疗效、体现经济性的好药进不了医院,加剧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当医院管理者或医护人员接受回扣或收受好处时,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就可能成为牺牲品。据媒体报道,涉案近3000万元的广东省中山市一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患者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应当看到,医疗系统内部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许多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医护人员也痛恨种种医疗腐败现象。一直以来,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并未停歇,但狡猾的不法分子总是不断变换手法试图逃避打击。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简单粗暴直接送钱送物的贿赂方式淡出江湖,部分医院领导、医护与企业间的“勾肩搭背”更为复杂和隐蔽,比如赞助所谓的医疗学术会议、请专家讲课付酬等,甚至有以比特币作为利益输送的形式。这些“捞利益”乱象,影响了整个医疗体系的社会声誉和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转。正所谓一家医院院长贪腐,一百个好医生都换不回信任。因此,广大医护对反腐风暴寄予厚望。

  医疗系统专业性强,相对独立、封闭运作,医疗领域的贪腐与患者间,甚至与医护间可能都隔着“几道墙”,因此更具隐蔽性,打击有一定难度,需要久久为功。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又联合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7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调“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这些都释放出了医疗反腐走向“深水区”的决心。

  站在更高角度看,近年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缓解,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保管理“九龙治水”等问题都不断得到解决……当下,对医疗领域展开反腐风暴,切实进行“刮骨疗伤”,可谓正当其时。让医疗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还医疗系统一个清朗天空,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