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最是细节动人心

2023年08月01日 07:08   来源:人民日报   钱 鑫

  大幕拉开,一声汽笛,巨轮入港……近日,作为港口工业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舞剧《东方大港》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获得不错反响。

  宁波,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宁波舟山港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那么,硬核的工业形象、抽象的数字成绩、陌生的港口题材,如何以舞剧的形式获得观众共鸣?

  答案是:深入港口生活,扎根工作一线。我在宁波深扎了6个月,穿梭于大小港口,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素材源源不断、灵感迸发而出。老一辈建设者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肩扛背驮、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故事,往往需要用生命去守护宝贵的建设物资。年轻人则讲到不舍昼夜、苦心孤诣开展科技攻关的历程。老一辈人经历过港口生活的不易,也见证了港口的壮大。如今,年轻人从前辈手中接过重担,继续为梦想奔跑。

  最是细节动人心。由鲜活故事编创的“中外双方关于技术续约的谈判”“攻克技术难关”等舞段,源于现实、情真意切,打动了不少观众。舞剧中,小家的喜怒哀乐与大港的峥嵘岁月、小人物的奋斗史与大时代的发展史,彼此交织互动,感人至深。演职人员感慨:港口建设者身上向美向善、敢拼敢闯的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是大港定海之“桩”。

  集装箱是港口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也装载着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舞台上,集装箱装置反复出现,它时而是冷峻严谨的办公室,承载着科研的重任,时而是充满柔情的温暖小家,释放爱与温暖。港口背后更丰富的故事与温情,随之汩汩而出。

  我们会记住,有年轻观众写下万字观后感,抒发当代青年的奋斗志向;也会记住,有老人专程找到剧组,动情地说,“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点点滴滴十分感动”。带着万千期许,我们将不断打磨提升,演绎和续写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作者为舞剧《东方大港》编导,人民日报记者郑海鸥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40年·交通 | 畅通天下 便利全球    2018年12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最是细节动人心

    2023-08-01 07:08 来源:人民日报 钱 鑫

      大幕拉开,一声汽笛,巨轮入港……近日,作为港口工业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舞剧《东方大港》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获得不错反响。

      宁波,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宁波舟山港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那么,硬核的工业形象、抽象的数字成绩、陌生的港口题材,如何以舞剧的形式获得观众共鸣?

      答案是:深入港口生活,扎根工作一线。我在宁波深扎了6个月,穿梭于大小港口,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素材源源不断、灵感迸发而出。老一辈建设者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肩扛背驮、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故事,往往需要用生命去守护宝贵的建设物资。年轻人则讲到不舍昼夜、苦心孤诣开展科技攻关的历程。老一辈人经历过港口生活的不易,也见证了港口的壮大。如今,年轻人从前辈手中接过重担,继续为梦想奔跑。

      最是细节动人心。由鲜活故事编创的“中外双方关于技术续约的谈判”“攻克技术难关”等舞段,源于现实、情真意切,打动了不少观众。舞剧中,小家的喜怒哀乐与大港的峥嵘岁月、小人物的奋斗史与大时代的发展史,彼此交织互动,感人至深。演职人员感慨:港口建设者身上向美向善、敢拼敢闯的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是大港定海之“桩”。

      集装箱是港口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也装载着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舞台上,集装箱装置反复出现,它时而是冷峻严谨的办公室,承载着科研的重任,时而是充满柔情的温暖小家,释放爱与温暖。港口背后更丰富的故事与温情,随之汩汩而出。

      我们会记住,有年轻观众写下万字观后感,抒发当代青年的奋斗志向;也会记住,有老人专程找到剧组,动情地说,“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点点滴滴十分感动”。带着万千期许,我们将不断打磨提升,演绎和续写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作者为舞剧《东方大港》编导,人民日报记者郑海鸥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