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价寻狗启事”竟系杜撰 不能拿“流量怪”没办法

2023年07月13日 08:49   来源:燕赵晚报   孔德淇

  “提供重要线索者奖励200万人民币,找到并平安归还者愿给予1000万人民币。”近日,一则“天价寻狗启事”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然而,根据郑州警方最新情况通报,该消息系某传媒有限公司人员杜撰,已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7月12日 新华网)

  这一通报可以说是让人始料未及,因为此事起初是被作为新闻曝光的,相关话题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单。但事情的反转表明,这又是一场“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的闹剧,不仅信口开河捏造了功勋犬丢失的事实,后续还散布假消息称“狗主人只给帮忙找到这条狗的市民五千元奖励”。

  表面上看,类似假新闻对公众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不过是编一些子虚乌有的桥段,从而达到吸引眼球、流量变现等功利目的,但这种虚假热点不断在舆论场上发酵,消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注意力,更践踏了社会信任的基础,给人留下“自媒体都是骗人的”的不良印象。

  在“天价寻狗启事”事件中,违法行为人杨某冰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编造虚假新闻,不仅误导社会公众、占用公共资源,更破坏社会的信任基础,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这样的行为,公安机关及时介入调查,快速查明真相,值得肯定赞许,杨某冰被行政拘留也是咎由自取,可是关于此事的讨论却不能就此作罢。相关信息是如何出现在平台上的?相关话题又是怎么登上各大平台的新闻热榜,有没有经过事实核查?平台在这场高达千万的流量里扮演何种角色?都值得深入探究。

  自媒体具有信息快速传播、门槛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自媒体也面临着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许多运营者缺乏严谨的调查核实能力,一有热点就盲目跟风,这导致虚假信息充斥网络。长此以往,势必加剧内容创作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善意,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显然,我们不能无视“流量怪”的存在,任由他们在网络上搅浑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个清明的网络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中央网信办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对自媒体做好自我约束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加强信息真实性,禁止发布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信息。这些要求再次强调了自媒体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留地”,作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需要严格遵守传播伦理和法律法规。那些以消费大众同情心为业,为了点击量弄虚作假的不良自媒体,也有望被严肃处置。

  要真正下大力气去整治这些“流量怪”,还需要建立覆盖全行业、全平台的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自媒体平台、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监督治理,并且加大联合惩戒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媒体领域的“失信者”寸步难行,有效遏制虚假营销、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还整个行业一个干净、有序的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天价寻狗启事”竟系杜撰 不能拿“流量怪”没办法

2023-07-13 08:49 来源:燕赵晚报 孔德淇

  “提供重要线索者奖励200万人民币,找到并平安归还者愿给予1000万人民币。”近日,一则“天价寻狗启事”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然而,根据郑州警方最新情况通报,该消息系某传媒有限公司人员杜撰,已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7月12日 新华网)

  这一通报可以说是让人始料未及,因为此事起初是被作为新闻曝光的,相关话题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单。但事情的反转表明,这又是一场“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的闹剧,不仅信口开河捏造了功勋犬丢失的事实,后续还散布假消息称“狗主人只给帮忙找到这条狗的市民五千元奖励”。

  表面上看,类似假新闻对公众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不过是编一些子虚乌有的桥段,从而达到吸引眼球、流量变现等功利目的,但这种虚假热点不断在舆论场上发酵,消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注意力,更践踏了社会信任的基础,给人留下“自媒体都是骗人的”的不良印象。

  在“天价寻狗启事”事件中,违法行为人杨某冰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编造虚假新闻,不仅误导社会公众、占用公共资源,更破坏社会的信任基础,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这样的行为,公安机关及时介入调查,快速查明真相,值得肯定赞许,杨某冰被行政拘留也是咎由自取,可是关于此事的讨论却不能就此作罢。相关信息是如何出现在平台上的?相关话题又是怎么登上各大平台的新闻热榜,有没有经过事实核查?平台在这场高达千万的流量里扮演何种角色?都值得深入探究。

  自媒体具有信息快速传播、门槛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自媒体也面临着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许多运营者缺乏严谨的调查核实能力,一有热点就盲目跟风,这导致虚假信息充斥网络。长此以往,势必加剧内容创作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善意,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显然,我们不能无视“流量怪”的存在,任由他们在网络上搅浑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个清明的网络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中央网信办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对自媒体做好自我约束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加强信息真实性,禁止发布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信息。这些要求再次强调了自媒体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留地”,作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需要严格遵守传播伦理和法律法规。那些以消费大众同情心为业,为了点击量弄虚作假的不良自媒体,也有望被严肃处置。

  要真正下大力气去整治这些“流量怪”,还需要建立覆盖全行业、全平台的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自媒体平台、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监督治理,并且加大联合惩戒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媒体领域的“失信者”寸步难行,有效遏制虚假营销、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还整个行业一个干净、有序的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