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悬赏千万寻狗”系杜撰,莫让自媒体谣言兴风作浪

2023年07月13日 07:17   来源:红网   刘一昂

  近日,一则“提供重要线索者奖励200万人民币,找到并平安归还者愿给予1000万人民币”的“天价寻狗启事”引发舆论广泛质疑。对此,郑州警方迅速开展核查工作,根据郑州警方最新通报,该消息系某传媒有限公司法人杨某冰杜撰,已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7月12日 封面新闻)

  “悬赏千万寻狗”,这样博眼球的内容,可谓深谙流量之道,其通过制作娱乐化、情绪化、极端化的内容,以赚取更多的点击量和粉丝量进行流量变现,可以说为了收割流量不择手段。这一子虚乌有的消息,不仅引发公众焦虑不安的情绪和社会对传播伦理的争议,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信任感,并造成网络空间资源的浪费。如今,这一闹剧虽然落下帷幕,但却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之前,类似“游客手机掉西湖被要1500元打捞费”“复旦毕业生泳装照求职简历”等假新闻就频频在社交媒体中上演。最近,一则“细数清华大学五宗罪”的视频被广泛传播,因视频中提到“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不少人就用“留美预备学校”的罪名对清华大学进行谩骂和攻击,尽管官方证实这些言论属于拼凑编造,清华大学及其毕业生的社会形象却受到了严重损害。

  说实话,这些造谣传谣和博眼球的荒谬内容,大家只要稍加判断和核实,便能发现其中的漏洞。然而,一些无良自媒体却总能用相同的方式造谣传谣,而这些谣言也总能得到欢呼和支持,最终在舆论场上留下满地狼藉。自媒体谣言屡禁不止,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方面,一些自媒体抓住部分网民辨别能力匮乏和习惯情感先行的特点,通过“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等策略对谣言进行包装,让其更符合受众的兴趣、习惯和经验,从而出现“虚假信息”驱逐“真实信息”的现状。另一方面,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个体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传播者,网络传播呈现出分散化、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而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传播方式也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给社会的和谐秩序带来了干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流量本身不是原罪,对自媒体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形态已经成为当下传播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新闻传播、知识付费、电商卖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推动某些行业的变革,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但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实施了利益驱动的运营机制,在流量经济的诱惑下,它们忘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也忘记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最终在利益和流量中迷失了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网信办再度发力自媒体管理。新规从强化资质认证、加强谣言治理、规范账号运营等13个方面入手,要求网站平台压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以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要知道,社会和自媒体谣言的“对抗之路”,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只有各方都负起责任,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针对自媒体谣言乱象设置法律红线,严厉打击颠倒黑白、搬弄是非等违法行为,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悬赏千万寻狗”系杜撰,莫让自媒体谣言兴风作浪

2023-07-13 07:17 来源:红网 刘一昂

  近日,一则“提供重要线索者奖励200万人民币,找到并平安归还者愿给予1000万人民币”的“天价寻狗启事”引发舆论广泛质疑。对此,郑州警方迅速开展核查工作,根据郑州警方最新通报,该消息系某传媒有限公司法人杨某冰杜撰,已依法对违法行为人杨某冰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7月12日 封面新闻)

  “悬赏千万寻狗”,这样博眼球的内容,可谓深谙流量之道,其通过制作娱乐化、情绪化、极端化的内容,以赚取更多的点击量和粉丝量进行流量变现,可以说为了收割流量不择手段。这一子虚乌有的消息,不仅引发公众焦虑不安的情绪和社会对传播伦理的争议,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信任感,并造成网络空间资源的浪费。如今,这一闹剧虽然落下帷幕,但却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之前,类似“游客手机掉西湖被要1500元打捞费”“复旦毕业生泳装照求职简历”等假新闻就频频在社交媒体中上演。最近,一则“细数清华大学五宗罪”的视频被广泛传播,因视频中提到“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不少人就用“留美预备学校”的罪名对清华大学进行谩骂和攻击,尽管官方证实这些言论属于拼凑编造,清华大学及其毕业生的社会形象却受到了严重损害。

  说实话,这些造谣传谣和博眼球的荒谬内容,大家只要稍加判断和核实,便能发现其中的漏洞。然而,一些无良自媒体却总能用相同的方式造谣传谣,而这些谣言也总能得到欢呼和支持,最终在舆论场上留下满地狼藉。自媒体谣言屡禁不止,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方面,一些自媒体抓住部分网民辨别能力匮乏和习惯情感先行的特点,通过“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等策略对谣言进行包装,让其更符合受众的兴趣、习惯和经验,从而出现“虚假信息”驱逐“真实信息”的现状。另一方面,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个体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传播者,网络传播呈现出分散化、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而多元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传播方式也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给社会的和谐秩序带来了干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流量本身不是原罪,对自媒体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形态已经成为当下传播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新闻传播、知识付费、电商卖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推动某些行业的变革,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但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实施了利益驱动的运营机制,在流量经济的诱惑下,它们忘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也忘记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最终在利益和流量中迷失了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网信办再度发力自媒体管理。新规从强化资质认证、加强谣言治理、规范账号运营等13个方面入手,要求网站平台压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以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要知道,社会和自媒体谣言的“对抗之路”,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只有各方都负起责任,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针对自媒体谣言乱象设置法律红线,严厉打击颠倒黑白、搬弄是非等违法行为,才能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