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门店照片造假,“幽灵外卖”当治

2023年07月05日 07:24   来源:红网   苏甜

  近日,一家店名为“云南过桥米线”的店铺,在平台上展示的照片门面设计精致,店内堂食场地宽敞整洁。然而走进实体店却只看到一个简陋的外卖窗口,简易招牌也与平台照片大相径庭,店名亦不完全相同。不少网友表示,原来外卖店铺照片可以造假!(7月3日 中国新闻网)

  外卖的诞生,为不少人提供了便利。居家不想出门、工作太忙顾不上、不会做饭……我们都可以通过点外卖的方式解决。不少人在点外卖时,习惯于先看看门店“外貌”,以判断该店是否装修精美、卫生干净。但随着外卖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竟有商家开始投机取巧,用装潢精美的假门店照片来欺骗消费者。这种有名无实的“幽灵外卖”该好好整治了。

  看似大门店,实则小作坊。在某外卖平台上,有多个商家地址登记为“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北街甲15号院7号楼三层301”。中新财经在调查中发现,该地址一楼为一家生鲜超市,此外并无明显餐饮店标识,然而不断进出的外卖员暴露了其中的秘密——跟随轻车熟路的外卖员乘坐电梯至3层,昏暗的灯光下楼层被三条通道分割,中新财经在这里并没有找到所谓的“301室”,但每一个走廊两边都是各类“幽灵外卖”的厨房操作间。

  “幽灵外卖”之所以存在,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外卖平台的资格审核要求不严。否则,不良商家使用ps过的营业执照、门店照片,岂能轻易蒙混过关?外卖平台应以此为鉴,对入驻的店铺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不能敷衍塞责,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查验营业执照、门店照片等信息的真实性。平时也要注重对商家进行内部抽查,认真履行平台方的职责。

  商家也要自我检讨、自我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将诚心实意做生意作为自己的准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希望商家规范自身行为,莫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一时的利益而栽跟头。此外,消费者可以积极行使监督权,就虚假宣传、“幽灵外卖”等问题,进行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和举报。

  “幽灵外卖”商家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入驻资格,失去是店铺的名声、顾客的信任,以及长远的“钱途”。希望某些商家莫要捡了芝麻丢西瓜。真心换真心,才是经营之道。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门店照片造假,“幽灵外卖”当治

2023-07-05 07:24 来源:红网 苏甜

  近日,一家店名为“云南过桥米线”的店铺,在平台上展示的照片门面设计精致,店内堂食场地宽敞整洁。然而走进实体店却只看到一个简陋的外卖窗口,简易招牌也与平台照片大相径庭,店名亦不完全相同。不少网友表示,原来外卖店铺照片可以造假!(7月3日 中国新闻网)

  外卖的诞生,为不少人提供了便利。居家不想出门、工作太忙顾不上、不会做饭……我们都可以通过点外卖的方式解决。不少人在点外卖时,习惯于先看看门店“外貌”,以判断该店是否装修精美、卫生干净。但随着外卖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竟有商家开始投机取巧,用装潢精美的假门店照片来欺骗消费者。这种有名无实的“幽灵外卖”该好好整治了。

  看似大门店,实则小作坊。在某外卖平台上,有多个商家地址登记为“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北街甲15号院7号楼三层301”。中新财经在调查中发现,该地址一楼为一家生鲜超市,此外并无明显餐饮店标识,然而不断进出的外卖员暴露了其中的秘密——跟随轻车熟路的外卖员乘坐电梯至3层,昏暗的灯光下楼层被三条通道分割,中新财经在这里并没有找到所谓的“301室”,但每一个走廊两边都是各类“幽灵外卖”的厨房操作间。

  “幽灵外卖”之所以存在,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外卖平台的资格审核要求不严。否则,不良商家使用ps过的营业执照、门店照片,岂能轻易蒙混过关?外卖平台应以此为鉴,对入驻的店铺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不能敷衍塞责,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查验营业执照、门店照片等信息的真实性。平时也要注重对商家进行内部抽查,认真履行平台方的职责。

  商家也要自我检讨、自我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将诚心实意做生意作为自己的准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希望商家规范自身行为,莫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一时的利益而栽跟头。此外,消费者可以积极行使监督权,就虚假宣传、“幽灵外卖”等问题,进行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和举报。

  “幽灵外卖”商家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入驻资格,失去是店铺的名声、顾客的信任,以及长远的“钱途”。希望某些商家莫要捡了芝麻丢西瓜。真心换真心,才是经营之道。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