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能否给厚重的环卫服做点“减法”

2023年07月05日 07:07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烈日炎炎,高温持续,大家普遍减少了户外活动。但为了保障城市运行,有一些人依然长时间忙碌于大街小巷。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不少环卫工人身着长袖长裤,戴着厚厚的帽子、口罩,后背、衣领全被洇湿。“大中午的,都能看到他们干活儿”“捂得严严实实,太闷热了”,走过路过的市民都很心疼。

  高温下如何保护劳动者?据本市要求,在高温预警发布之后,户外作业应该尽量避免。具体到城市环卫,户外作业一般分为6时30分至10时30分、16时至18时30分等时段。可有时候,面对紧急清扫任务,以及“持续保障路面整洁”等现实要求,该出工也不得不出工。至于工装,各家说法也不相同,有说为了保护安全必须穿,也有说备了短袖可自由选,还有说正在深入调研中……

  换换衣服、歇歇脚,说起来都是小事。比如改善工装的材质和款式,技术层面不存在多高门槛,市面上轻薄隔热的面料技术日臻成熟,有行业已推出“空调背心”和“冰马甲”,完全可以引入借鉴;再如高温时段避免作业,如若能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实时任务和考核,劳动者自是愿意休一休避避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优化具体行业工种的管理服务措施,更好形成相对完善和统一的机制,相关福利就能更真切地落实到位。

  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需要各方都“向前一步”。这些年,随着社会治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高温作业的劳动保障期待水涨船高。此番环卫工装“不合时宜”、中午上岗等话题热度激增,就源自不少市民的反映;最近驼房营路“五分钟清凉圈”广受好评,也有赖多家社会单位和企业自发提供清凉物资和休憩场所。这些都是改善高温服务的样本,正所谓“需求在民间”“智慧在民间”,将这些好经验好方法补充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来,对优化城市运行工作、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大有帮助。

  连续多日罕见高温,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受巨大“烤”验。度过酷暑,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给予户外劳动者更多关爱,特别是为那些“沉默的群体”及时送去关怀,每一份“凉意”,释放的都是文明社会的善意。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用关爱温暖快递小哥    2022年12月29日
  • ·低温津贴不能被冷藏    2021年01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能否给厚重的环卫服做点“减法”

    2023-07-05 07:07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烈日炎炎,高温持续,大家普遍减少了户外活动。但为了保障城市运行,有一些人依然长时间忙碌于大街小巷。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不少环卫工人身着长袖长裤,戴着厚厚的帽子、口罩,后背、衣领全被洇湿。“大中午的,都能看到他们干活儿”“捂得严严实实,太闷热了”,走过路过的市民都很心疼。

      高温下如何保护劳动者?据本市要求,在高温预警发布之后,户外作业应该尽量避免。具体到城市环卫,户外作业一般分为6时30分至10时30分、16时至18时30分等时段。可有时候,面对紧急清扫任务,以及“持续保障路面整洁”等现实要求,该出工也不得不出工。至于工装,各家说法也不相同,有说为了保护安全必须穿,也有说备了短袖可自由选,还有说正在深入调研中……

      换换衣服、歇歇脚,说起来都是小事。比如改善工装的材质和款式,技术层面不存在多高门槛,市面上轻薄隔热的面料技术日臻成熟,有行业已推出“空调背心”和“冰马甲”,完全可以引入借鉴;再如高温时段避免作业,如若能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实时任务和考核,劳动者自是愿意休一休避避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优化具体行业工种的管理服务措施,更好形成相对完善和统一的机制,相关福利就能更真切地落实到位。

      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需要各方都“向前一步”。这些年,随着社会治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高温作业的劳动保障期待水涨船高。此番环卫工装“不合时宜”、中午上岗等话题热度激增,就源自不少市民的反映;最近驼房营路“五分钟清凉圈”广受好评,也有赖多家社会单位和企业自发提供清凉物资和休憩场所。这些都是改善高温服务的样本,正所谓“需求在民间”“智慧在民间”,将这些好经验好方法补充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来,对优化城市运行工作、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大有帮助。

      连续多日罕见高温,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受巨大“烤”验。度过酷暑,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给予户外劳动者更多关爱,特别是为那些“沉默的群体”及时送去关怀,每一份“凉意”,释放的都是文明社会的善意。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