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空瓶,都去哪儿了

2023年06月28日 07:22   来源:红网   郭元鹏

  售价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后空瓶能卖300元左右。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买卖高档护肤品空瓶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询问买家购买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会回答说收藏,摆在家好看。然而,记者了解到收藏可能是假,真实目的或是造假。(6月27日《工人日报》)

  在常人认知里,用过的化妆品瓶子,那就是垃圾,那就是分文不值的,一般使用者都是当做生活垃圾丢弃在了垃圾桶里。而没有想到的是,眼下的生意真是“丰富多彩”“八仙过海”,就连平日里的化妆品废弃的瓶子,也有了专门的生意。

  用过的化妆品瓶子也能卖钱了,对于一些喜爱使用化妆品的女士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从一文不值到300元一个,这岂不增加了不少收入?北京的郑女士就“乐享其成”。郑女士是在一家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回收空瓶的,如今她用完的空瓶都会卖掉,据郑女士说:回收价格跟品相、是否有包装盒、说明书等挂钩,我现在会特地留存这些产品外包装。”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合常理的地方,必然有诡异。“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空瓶”也是如此。《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二手商品平台上搜索,相关买卖贴文很多,而且回收价格不菲。与此同时,一些高档护肤品在一些二手平台的卖家手里,售价却一落千丈。某品牌一款50毫升的面霜,正常价格3000元左右,而在一些电商小店里,同样的面霜售价仅为1000元左右,最低的只要200元。

  一边是“有人收购高档化妆品的空瓶”,一边是“某些高档化妆品的价格低廉”,这其中的问题不言而喻,最大的可能就是“酒瓶装假货”。实际上“酒瓶装假货”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例如说,一些收购空酒瓶的人,就会到居民小区和餐饮店“高价收购高档酒的空酒瓶”,尤其是外包装齐全的,没有破损的,价格会更高些。

  从以往的执法情况来看,借助高端商品的空瓶子、外包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是事实存在的。2021年7月,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判决了3名制假贩假者。3人采用稀释正品化妆品再灌装的方式大量生产假冒化妆品,仅2018年至2020年间,非法所得就超过3100万元。

  因此,对于“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瓶子”,需要监管部门当成一个查处的好线索,多关注网络上二手商品的信息,看看到底是谁在“高价收购化妆品的空瓶子”?到底干什么用了?而对于市民而言,也不应该被利益所困,一个分文不值的空瓶子换了300元,表面上看是“赚大了”,实际上也可能是“吃亏了”,闹不好,你下次涂抹在脸上的高档化妆品就是“旧瓶装假货”。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空瓶,都去哪儿了

2023-06-28 07:22 来源:红网 郭元鹏

  售价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后空瓶能卖300元左右。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买卖高档护肤品空瓶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询问买家购买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会回答说收藏,摆在家好看。然而,记者了解到收藏可能是假,真实目的或是造假。(6月27日《工人日报》)

  在常人认知里,用过的化妆品瓶子,那就是垃圾,那就是分文不值的,一般使用者都是当做生活垃圾丢弃在了垃圾桶里。而没有想到的是,眼下的生意真是“丰富多彩”“八仙过海”,就连平日里的化妆品废弃的瓶子,也有了专门的生意。

  用过的化妆品瓶子也能卖钱了,对于一些喜爱使用化妆品的女士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从一文不值到300元一个,这岂不增加了不少收入?北京的郑女士就“乐享其成”。郑女士是在一家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回收空瓶的,如今她用完的空瓶都会卖掉,据郑女士说:回收价格跟品相、是否有包装盒、说明书等挂钩,我现在会特地留存这些产品外包装。”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合常理的地方,必然有诡异。“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空瓶”也是如此。《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二手商品平台上搜索,相关买卖贴文很多,而且回收价格不菲。与此同时,一些高档护肤品在一些二手平台的卖家手里,售价却一落千丈。某品牌一款50毫升的面霜,正常价格3000元左右,而在一些电商小店里,同样的面霜售价仅为1000元左右,最低的只要200元。

  一边是“有人收购高档化妆品的空瓶”,一边是“某些高档化妆品的价格低廉”,这其中的问题不言而喻,最大的可能就是“酒瓶装假货”。实际上“酒瓶装假货”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例如说,一些收购空酒瓶的人,就会到居民小区和餐饮店“高价收购高档酒的空酒瓶”,尤其是外包装齐全的,没有破损的,价格会更高些。

  从以往的执法情况来看,借助高端商品的空瓶子、外包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是事实存在的。2021年7月,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判决了3名制假贩假者。3人采用稀释正品化妆品再灌装的方式大量生产假冒化妆品,仅2018年至2020年间,非法所得就超过3100万元。

  因此,对于“300元一个的化妆品瓶子”,需要监管部门当成一个查处的好线索,多关注网络上二手商品的信息,看看到底是谁在“高价收购化妆品的空瓶子”?到底干什么用了?而对于市民而言,也不应该被利益所困,一个分文不值的空瓶子换了300元,表面上看是“赚大了”,实际上也可能是“吃亏了”,闹不好,你下次涂抹在脸上的高档化妆品就是“旧瓶装假货”。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