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023年06月21日 07:32   来源:光明日报   谢俊 罗静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铸魂育人的重要工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就必须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因时而进,把握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与衔接性。“时”是指时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必须准确把握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特点,注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与衔接性。一是把握学生成长的认知特点,坚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差异性。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级清晰、循序渐进。从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到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认同;从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到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认同,各阶段、各板块目标任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二是把握学生成长的认识规律,注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衔接性。学生成长不同阶段在感知、认知、实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情景体验到逻辑抽象的规律,需要整体上把握教育内容与方式的衔接,从生动形象的讲故事做游戏,到情景体验、知识研讨的习得式教学方式,再到调研运用、理论探究的系统性学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整体规划、分层设计,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因事而化,捕捉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与问题。“事”是指时事。因事而化,就是要善于把握“事”的多样性与发展性,提升“化”的针对性和引领性,从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等“时事”出发教育引导学生,深化理论认识,提升情感认同,化解思想困境。一是善于捕捉时事热点并润物无声。准确把握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思想行为动态,准确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与思政教育主题的关联性,通过形象、情感、事实、道理,将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中的各种精彩“时事”,通过有序、渐进、衔接的方式寓于教育中,用鲜活的形象打动人,浓郁的情感感染人,深刻的事实说服人,透彻的道理影响人,在鲜活生动的时事中阐明道理、抒发情怀。二是要善于捕捉时事难点并循循善诱。掌握学生成长不同阶段思想认识上的难点,善于在多元、多变、多样的“时事”难点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聚焦不同层次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避免照本宣科,努力以精准透彻的回应,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在理论上讲清道理,消减错误认识,澄清模糊认识,凝聚正确共识,达到“以事化人”的良好效果。

  因势而新,创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手段。“势”是趋势。因势而新,就是要与时俱进,用好青少年喜爱的新载体和新手段,使之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神兵利器”。一是要善于运用好新媒体。信息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是否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势”,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重要标准。“因势而新”就是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贴近信息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实际,贴近学生信息化生活特点和生活场景的实际,借新媒体“立体、形象、直观、互动”等优势,借助主流媒体客户端以及抖音等平台媒介的优势,善于调动青少年“用网学习、用网研讨、用网分享”,找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增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二是要善于运用好新手段。适应“微时代”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寻求方法上的多样与多变,善用短视频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视觉元素,善用图文并茂将严肃的时政新闻转化为生动的话语表达,使抽象的知识体系具象化、可视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均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023-06-21 07:32 来源:光明日报 谢俊 罗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