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防范外卖浪费,平台守“食”有责

2023年06月16日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高维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协议规则、科学设置起送价格、完善凑单满减机制等要求,引发社会关注。

  手指动一动,美食送上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外卖成餐饮浪费频发区、“吃一半、扔一半”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是原封不动地进了垃圾桶。在粮食安全背景下,每个人的“毫不起眼”,若是乘上不小的基数,可以想见,那该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究其原因,除去一部分人厉行节约的观念不强之外,外卖平台的默许乃至“算计”,助推用户超量点餐,更是症结所在。应当看到,线上点餐相对缺乏沟通、没有实物展示,准确估计食物的分量本就不易。外卖商家又常常通过设置起送额度、优惠满减等方式展开营销,致使消费者或被迫、或无意识地“花钱买浪费”,属实有些“吃相难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单纯的商业道德问题。2021年4月起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中明文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费。前不久,台州两户商家因设定起送价不合理、没有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最终被当地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就是前车之鉴。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也须从“指尖上的克制”开始。鉴于外卖平台少、入驻商家多的情况,平台明显更强势,理应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无论是起送价过高,还是满减不好凑,背后恐怕都要追溯到平台所设的“游戏规则”,在经营压力的传导之下,多数商家自然会选择“顺势而为”:前者是基于平台抽成的考量,后者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支持。

  纵观《指导意见》,可以看到一个内在逻辑:强化供给侧的精细化管理。将反浪费落到实处,其实也在倒逼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如“积极推广小份餐品”就要求商家克服短视思维,通过优化菜品设置、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实现薄利多销、以“小”博“大”,而不是以节约之名变相涨价。同时平台也要有一定的激励之举,如可考虑给上线小份菜的商家导流、降低佣金费率等。在引导和服务用户方面,还应优化餐品信息展示,多维度提示适量点餐。如此,才是发挥其技术优势的正确方向。

  在商言商,适度营销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以限制消费选择权、滋生食物浪费为代价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当然,这对相应的监管无疑也是一个考验。《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市场监管、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制度供给,其政策立足点便在于此。唯有各方合力而为,打出“组合拳”,找出“公约数”,才能真正回归按需点餐的“食尚”,让杜绝浪费成为共同的行为自觉。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防范外卖浪费,平台守“食”有责

2023-06-16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高维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协议规则、科学设置起送价格、完善凑单满减机制等要求,引发社会关注。

  手指动一动,美食送上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外卖成餐饮浪费频发区、“吃一半、扔一半”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是原封不动地进了垃圾桶。在粮食安全背景下,每个人的“毫不起眼”,若是乘上不小的基数,可以想见,那该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究其原因,除去一部分人厉行节约的观念不强之外,外卖平台的默许乃至“算计”,助推用户超量点餐,更是症结所在。应当看到,线上点餐相对缺乏沟通、没有实物展示,准确估计食物的分量本就不易。外卖商家又常常通过设置起送额度、优惠满减等方式展开营销,致使消费者或被迫、或无意识地“花钱买浪费”,属实有些“吃相难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单纯的商业道德问题。2021年4月起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中明文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费。前不久,台州两户商家因设定起送价不合理、没有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最终被当地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就是前车之鉴。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也须从“指尖上的克制”开始。鉴于外卖平台少、入驻商家多的情况,平台明显更强势,理应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无论是起送价过高,还是满减不好凑,背后恐怕都要追溯到平台所设的“游戏规则”,在经营压力的传导之下,多数商家自然会选择“顺势而为”:前者是基于平台抽成的考量,后者是为了获得更多流量支持。

  纵观《指导意见》,可以看到一个内在逻辑:强化供给侧的精细化管理。将反浪费落到实处,其实也在倒逼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如“积极推广小份餐品”就要求商家克服短视思维,通过优化菜品设置、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实现薄利多销、以“小”博“大”,而不是以节约之名变相涨价。同时平台也要有一定的激励之举,如可考虑给上线小份菜的商家导流、降低佣金费率等。在引导和服务用户方面,还应优化餐品信息展示,多维度提示适量点餐。如此,才是发挥其技术优势的正确方向。

  在商言商,适度营销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以限制消费选择权、滋生食物浪费为代价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当然,这对相应的监管无疑也是一个考验。《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市场监管、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制度供给,其政策立足点便在于此。唯有各方合力而为,打出“组合拳”,找出“公约数”,才能真正回归按需点餐的“食尚”,让杜绝浪费成为共同的行为自觉。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