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砌墙挡风景会让景区“败好感”

2023年06月16日 06: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

  在许多自驾上路的出行者眼里,沿途经过的风景名胜,是奔波跋涉间的一大慰藉,也是公路之旅魅力的象征。星罗棋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既能让司机在驾驶时养一养眼,也引得不少人停车驻足,借机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比于沿着收费景区的路线深度游览,这种观景方式给人留下惊鸿一瞥的体验,某种意义上也是景区的“活广告”。但是,有不少景区在路边砌起围墙,断绝了“纯路人”一饱眼福的可能。日前,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214国道的一处收费观景台附近修建围墙,使游客无法在路边欣赏景观,想看雪山非得买票不可。无独有偶,同一条国道沿线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存在类似情况。

  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壶口瀑布沿途公路被景区管理方砌墙围挡的新闻,就引发过舆论的关注与批评。如今,多地曝出相似的情况,说明这并不是某家景区“拍脑门”的做法,其背后必然有着一番利益考量。

  6月13日,面对红星新闻的采访,梅里雪山所在地云南省德钦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国家公园经营方与村民签订了将旅游收益反哺给村民的合同,随着旅游环境日益发展,围挡可能会慢慢取消,将来游客或无须前往观景平台付费即可赏景。这一回应虽然没有直说,但已间接表明:修建围墙就是为了增加门票收入,防止过路者“白占便宜”。壶口瀑布所在地山西省临汾市文旅局则解释称,景区是出于“安全考虑”才在部分路段修建围墙,“游客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买门票进入景区,并不影响游览壶口瀑布美景”。

  在经营者的视角下,买票进入景区的人肯定越多越好。沿着这一思路推导,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人没花钱就“蹭”到了风景,相当于景区亏了门票收入。这笔想象中的“亏损”,虽然无法记到经营账目上,却足以令部分景区芒刺在背。其中,有些景区确实比较缺钱,因此很需要扩大门票收入;也有一些景区虽然没有经营困难,但也耐不住能“蹭”到风景的人实在太多。

  不论景区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大多数普通人都很难认同这种砌墙遮挡风景的做法。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在路上顺便观景的人,都会因为看不到风景而去买票,景区的做法很可能“损人不利己”;另一方面,景区的管理和收费界限是有边界的,管理方的权限是否能够延伸到公路旁边,也存在争议性。

  一个地方的旅游事业要想良好发展,离不开打造良好口碑。这种想方设法跟过路者“斗智斗勇”,生怕别人多看一眼风景的思维,不论是对途经此地的游客,还是对更多通过媒介“围观”事件的网民而言,都非常“败好感”。

  中华大地何其广袤,风景名胜何其丰饶,想要看风景的人有很多选项。此前,不少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都曾因为曝出游客体验不佳的新闻,而遭遇旅游业绩的“滑铁卢”。对此,景区在决定要不要砌墙之前,最好不要只看一个方面的损益,而应把口碑、人气等相关因素都考虑进来,算一算长远账。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砌墙挡风景会让景区“败好感”

2023-06-16 06: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

  在许多自驾上路的出行者眼里,沿途经过的风景名胜,是奔波跋涉间的一大慰藉,也是公路之旅魅力的象征。星罗棋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既能让司机在驾驶时养一养眼,也引得不少人停车驻足,借机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比于沿着收费景区的路线深度游览,这种观景方式给人留下惊鸿一瞥的体验,某种意义上也是景区的“活广告”。但是,有不少景区在路边砌起围墙,断绝了“纯路人”一饱眼福的可能。日前,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214国道的一处收费观景台附近修建围墙,使游客无法在路边欣赏景观,想看雪山非得买票不可。无独有偶,同一条国道沿线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存在类似情况。

  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壶口瀑布沿途公路被景区管理方砌墙围挡的新闻,就引发过舆论的关注与批评。如今,多地曝出相似的情况,说明这并不是某家景区“拍脑门”的做法,其背后必然有着一番利益考量。

  6月13日,面对红星新闻的采访,梅里雪山所在地云南省德钦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国家公园经营方与村民签订了将旅游收益反哺给村民的合同,随着旅游环境日益发展,围挡可能会慢慢取消,将来游客或无须前往观景平台付费即可赏景。这一回应虽然没有直说,但已间接表明:修建围墙就是为了增加门票收入,防止过路者“白占便宜”。壶口瀑布所在地山西省临汾市文旅局则解释称,景区是出于“安全考虑”才在部分路段修建围墙,“游客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买门票进入景区,并不影响游览壶口瀑布美景”。

  在经营者的视角下,买票进入景区的人肯定越多越好。沿着这一思路推导,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人没花钱就“蹭”到了风景,相当于景区亏了门票收入。这笔想象中的“亏损”,虽然无法记到经营账目上,却足以令部分景区芒刺在背。其中,有些景区确实比较缺钱,因此很需要扩大门票收入;也有一些景区虽然没有经营困难,但也耐不住能“蹭”到风景的人实在太多。

  不论景区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大多数普通人都很难认同这种砌墙遮挡风景的做法。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在路上顺便观景的人,都会因为看不到风景而去买票,景区的做法很可能“损人不利己”;另一方面,景区的管理和收费界限是有边界的,管理方的权限是否能够延伸到公路旁边,也存在争议性。

  一个地方的旅游事业要想良好发展,离不开打造良好口碑。这种想方设法跟过路者“斗智斗勇”,生怕别人多看一眼风景的思维,不论是对途经此地的游客,还是对更多通过媒介“围观”事件的网民而言,都非常“败好感”。

  中华大地何其广袤,风景名胜何其丰饶,想要看风景的人有很多选项。此前,不少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都曾因为曝出游客体验不佳的新闻,而遭遇旅游业绩的“滑铁卢”。对此,景区在决定要不要砌墙之前,最好不要只看一个方面的损益,而应把口碑、人气等相关因素都考虑进来,算一算长远账。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