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如此讨厌被“贴标签”?

2023年06月05日 07:36   来源:红网   曾耀湘

  近日,一篇发表在红辣椒评论上的《谁说一生只能穿一次婚纱?请少建些“贞节牌坊”》文章在平台引发热议。针对文中作者把网友对“能不能穿婚纱问题”的讨论上升到性别偏见的论调,不少同学投稿反驳。这一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当代青年心态的缩影,反映的正是在充斥着各种标签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讨厌那些动辄上纲上线、给反对声音贴上负面标签的行事作风。

  在此次“王源演唱会”事件中,大部分网友原本基于婚纱的神圣性和追星行为是否合理,对那位女粉丝的行为展开讨论,而作者却有失偏颇地把笔墨着重放在“贞洁观”、性别偏见上。面对网友的质疑声,不是选择就事论事,而是率先给质疑的人贴上“封建糟粕”“压迫女性”的标签。于是,原本正常的讨论逐渐脱离了问题原先的语境,变成意见双方的互相掐架。正如一篇驳斥文章里所写的那样:这不是性别议题,不是社会压迫女性的议题,而是对爱情与婚姻的维护议题。

  事实上,人们对标签的愈加反感,来自日益增强的交流和对话意识。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提供了捷径,也为不同群体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人们积极地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成为一种选择,也成为社会活力的一种象征。正如托尔斯泰曾说:交流是人类存在的最好证明和唯一方式。正是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才有了今天这样对交流和对话的推崇和渴望。

  然而,总有一些如雨点般袭来的负面标签,企图将不同的声音掐灭。动辄些上纲上线,将一般议题上升至二元对立,混淆视听,转移问题的重心,妨碍交流的正常进行。就如去年的唐山打人事件,在一片谴责打人黑恶势力和同情被打女子的声音中,某演员却发表“《战狼》的影响力确实大,都用来对付女人了”的言论。很明显,该事件属于公共安全问题,应该放在社会治安的语境中去讨论。该演员却把一件极其恶劣、残暴的社会黑恶事件,说成男性对女性的欺凌,上升到男女对立的高度,引起一些不明所以的女生的“恐男症”。类似这种转移问题重心的行为,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为滋生新的问题提供了温床。

  更值得警惕的是,标签的滥用还对一些特定群体造成了隐性的伤害。在北大“全嘻嘻”等博主在宿舍以“女性主义”为由进行炒作时,真正为女性合法权益奔波劳碌的上野千鹤子等女权主义者也一并被嘲讽;当互联网上一些网友将“伞兵”用作辱骂词汇时,那些执行军令从千米高空跳下的空降兵也一并被羞辱……在互联网语境下,带着刻板印象去贴标签的行为自始至终不是用来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群体,而是当成逞口舌之快,甚至是牟利的工具。

  说到底,标签不是解决矛盾的万能药。不辨缘由地贴标签只会引起原有意见的强化以及人们的反感,将问题拖入更糟糕的境地。真正做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就事论事地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为什么如此讨厌被“贴标签”?

2023-06-05 07:36 来源:红网 曾耀湘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