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023年06月05日 07:23   来源:人民日报   王 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简约适度、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使用和推广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持续提升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牢固树立绿色生活理念。绿色发展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生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让人们都来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推动者。近年来,我国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还不强,绿色生活理念尚未真正树立。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自身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真正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做好宣传教育,构建绿色生活信息平台,让人们学习绿色低碳相关知识。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进学校、进社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生活理念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主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力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低碳消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绿色饮食、绿色穿戴、绿色办公和绿色出行等。如在日常饮食上选择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杜绝食物浪费,实行光盘行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纸,选择绿色办公用具,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和学习用品的使用。在日常出行中,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消费,从供给角度来说,需要加大绿色产品的供给,引导公众选用更加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制定鼓励性政策,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建立多元绿色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丰富和提高绿色产品的种类和品质,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促进从产品设计到回收的全过程绿色转型升级。

  强化绿色生活制度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也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完善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在绿色生产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们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对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予以曝光,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023-06-05 07:23 来源:人民日报 王 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简约适度、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使用和推广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持续提升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牢固树立绿色生活理念。绿色发展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生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让人们都来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推动者。近年来,我国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还不强,绿色生活理念尚未真正树立。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自身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真正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做好宣传教育,构建绿色生活信息平台,让人们学习绿色低碳相关知识。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进学校、进社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生活理念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主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力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低碳消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绿色饮食、绿色穿戴、绿色办公和绿色出行等。如在日常饮食上选择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杜绝食物浪费,实行光盘行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纸,选择绿色办公用具,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和学习用品的使用。在日常出行中,主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消费,从供给角度来说,需要加大绿色产品的供给,引导公众选用更加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制定鼓励性政策,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建立多元绿色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丰富和提高绿色产品的种类和品质,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促进从产品设计到回收的全过程绿色转型升级。

  强化绿色生活制度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也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完善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在绿色生产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们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对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予以曝光,推动全体社会成员实现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