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

2023年05月24日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杨悦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成为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中之重。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统一”。而市场分割的根源在于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是一种顾小我舍大局、顾小益损大利的处世心态。地方保护是地方本位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资源配置上搞自我分割、封闭管理,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中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阻碍要素资源高效率流动等问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点和难点。自《意见》去年4月发布后,多地聚焦教育、交通运输、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了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时隔一年,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指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国常会再次强调开展专项治理,体现了疏通体制机制堵点卡点的决心。但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还需要对症下药。

  地方保护何以成为“顽疾”?一方面,与考核体系、财税政策等因素有关。个别领导为了提高政绩,会寻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对此,需要改进政绩考核指挥棒,完善财税政策,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避免“一亩三分地”思维。另一方面,弱势地区担心破除区域壁垒后,原先受地方保护的企业会失去竞争优势,从而造成地方产业流失、经济水平下降。这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破立并举。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同时,还要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

  总的来说,要把握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地方竞争发展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防范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要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打破地方保护

2023-05-24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杨悦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要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成为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中之重。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统一”。而市场分割的根源在于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是一种顾小我舍大局、顾小益损大利的处世心态。地方保护是地方本位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资源配置上搞自我分割、封闭管理,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中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阻碍要素资源高效率流动等问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点和难点。自《意见》去年4月发布后,多地聚焦教育、交通运输、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了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时隔一年,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指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国常会再次强调开展专项治理,体现了疏通体制机制堵点卡点的决心。但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还需要对症下药。

  地方保护何以成为“顽疾”?一方面,与考核体系、财税政策等因素有关。个别领导为了提高政绩,会寻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对此,需要改进政绩考核指挥棒,完善财税政策,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避免“一亩三分地”思维。另一方面,弱势地区担心破除区域壁垒后,原先受地方保护的企业会失去竞争优势,从而造成地方产业流失、经济水平下降。这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破立并举。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同时,还要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

  总的来说,要把握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地方竞争发展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防范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要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