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别让畸形审美大行其道

2023年05月17日 07:01   来源:红网   郑舒晴

  近日,女星张馨予发了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张馨予说:“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文末附上哭的表情,并在评论里回复称:“不是童装哈哈哈哈,不说哪个牌子了,但真的觉得对身材有点苛刻了,100斤以上没资格穿。”(5月14日 红星新闻)

  从女装尺码越来越小等现象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们的眼光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女性外貌身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当代女性的身材焦虑越来越严重。需要注意到的是,过分的苛刻并不会带来审美的进步,而是造成审美的畸形。长期以来,“A4腰”“直角肩”等等的标签已经逐渐入侵了大众的审美,女性追求的、大众赞赏的好身材也已经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以瘦为美。在大众审美的评判之下、在众多服装店纷纷变成“小码女装”的趋势之下,女性的身材焦虑无可避免地加重了。

  审美是多元的。苗条纤细是美,圆润丰满也是美,婀娜多姿是美,魁梧健壮也是美。人不是生产线上的商品,单一标准的身材审美只会降低生活中“美”的含量,更增加对比、歧视、自卑、焦虑的含量。另外,部分人在自身养成了固化审美的同时,还很乐于以自己的观点去指点他人,乃至要求他人。然而,随意评判他人的身材首先就是不礼貌和不友好的,其次以某一种眼光去要求别人也是全无道理的,给对方带来的困扰远大于帮助。

  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主人,美的标准应由自己来定,而无需取悦他人。女性不是应该为评判自己的人而变美,而要为了取悦自己而变美。对于审美我们应该有的共识不是“小码”,而是健康。其实近两年来,网络上流行的“白幼瘦”审美存在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并提出反对,最近社交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晒出自己健身的成果、小麦色的肌肤、健壮的臂膀,“18岁女孩成人礼上秀肌肉”的话题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健康的身材才最值得保持和骄傲。

  普通服装商家只卖小码衣服,标准身材的女性需要购买“大码服装”,这都是当今社会环境中畸形审美带来的结果,除了使消费者难以购买到适合的衣服,更是加重了许多女性消费者对于自己外貌和身材的焦虑。“小码女装”大行其道,不仅是当今社会畸形审美的产物,背后的道路或许是通过越来越小的服装,使每个人都被塑造成套在这个小壳子里的瘦小生物。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该意识到,大众的审美观念需要得到端正,不再以某种“标准”去评判和约束女性的身材;每一位女性也应该更加欣赏自己,不要过多地被不适合自己的审美趋势裹挟,最终使自己不舒服、不快乐;女装店铺的商家也应该更加了解自己的受众,推出适合普遍消费者的正常尺码,另做“小码”和“大码”,而不是让小码服装占领市场。身材焦虑不应是女性的共同话题,健康自信才该是审美主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女装尺码越做越小,别让畸形审美大行其道

2023-05-17 07:01 来源:红网 郑舒晴

  近日,女星张馨予发了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张馨予说:“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文末附上哭的表情,并在评论里回复称:“不是童装哈哈哈哈,不说哪个牌子了,但真的觉得对身材有点苛刻了,100斤以上没资格穿。”(5月14日 红星新闻)

  从女装尺码越来越小等现象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们的眼光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女性外貌身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当代女性的身材焦虑越来越严重。需要注意到的是,过分的苛刻并不会带来审美的进步,而是造成审美的畸形。长期以来,“A4腰”“直角肩”等等的标签已经逐渐入侵了大众的审美,女性追求的、大众赞赏的好身材也已经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以瘦为美。在大众审美的评判之下、在众多服装店纷纷变成“小码女装”的趋势之下,女性的身材焦虑无可避免地加重了。

  审美是多元的。苗条纤细是美,圆润丰满也是美,婀娜多姿是美,魁梧健壮也是美。人不是生产线上的商品,单一标准的身材审美只会降低生活中“美”的含量,更增加对比、歧视、自卑、焦虑的含量。另外,部分人在自身养成了固化审美的同时,还很乐于以自己的观点去指点他人,乃至要求他人。然而,随意评判他人的身材首先就是不礼貌和不友好的,其次以某一种眼光去要求别人也是全无道理的,给对方带来的困扰远大于帮助。

  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主人,美的标准应由自己来定,而无需取悦他人。女性不是应该为评判自己的人而变美,而要为了取悦自己而变美。对于审美我们应该有的共识不是“小码”,而是健康。其实近两年来,网络上流行的“白幼瘦”审美存在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并提出反对,最近社交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晒出自己健身的成果、小麦色的肌肤、健壮的臂膀,“18岁女孩成人礼上秀肌肉”的话题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健康的身材才最值得保持和骄傲。

  普通服装商家只卖小码衣服,标准身材的女性需要购买“大码服装”,这都是当今社会环境中畸形审美带来的结果,除了使消费者难以购买到适合的衣服,更是加重了许多女性消费者对于自己外貌和身材的焦虑。“小码女装”大行其道,不仅是当今社会畸形审美的产物,背后的道路或许是通过越来越小的服装,使每个人都被塑造成套在这个小壳子里的瘦小生物。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该意识到,大众的审美观念需要得到端正,不再以某种“标准”去评判和约束女性的身材;每一位女性也应该更加欣赏自己,不要过多地被不适合自己的审美趋势裹挟,最终使自己不舒服、不快乐;女装店铺的商家也应该更加了解自己的受众,推出适合普遍消费者的正常尺码,另做“小码”和“大码”,而不是让小码服装占领市场。身材焦虑不应是女性的共同话题,健康自信才该是审美主流。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