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停止虐猫事件,需要一针法律强效药

2023年05月11日 07:10   来源:红网   黄佳慧

  近日,关于虐猫的事件频频登上热搜,虐猫的杰克辣条声称要再次开直播虐猫被网友讨论上热搜,此前,他作为知名美食博主便因为虐猫事件而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拘留,这次直播预告是否被付诸实践仍需求证。

  登上热搜的另外一则虐猫新闻发生在浙江温州,视频监控中,男子接近一只被拴在水泥墩子上的看门猫,环顾四周没有看到人后,残忍并迅速地割断猫的尾巴,而后快速走出监控范围。

  短短几天,登上热搜的虐猫事件就有两起,而未爆出来的虐猫事件还不知有多少,令人细思恐极。但是回看事件的后续结果,往往都是在热度过去后,就了无音讯。今年2月份,上海某高校十余只猫被杀害,这件事情被上千万的网友关注,然而事情被轻拿轻放,十余只猫的生命就这样轻易地消失,只余悲痛的网友还在网上呼号。

  虐猫行为部分是因为虐待者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动机也是一种欲求,虐待动物本身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虐猫事件彰显着一些人的阴暗内心,但是除了心理因素外,更多的虐猫事件是出于牟利或其他目的,《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虐猫事件背后存在着一条视频贩卖、直播打赏的黑暗产业链。这条利益链上,有录制虐杀视频,根据直播弹幕要求完成虐杀要求,还有的整理打包出售,中间还包括各种中介和拓展客户的卖家。

  虐猫事件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此类事件多以道德谴责为主,而非以法律进行约束。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涉及到“动物”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以下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以及涉及水生动物保护的《实施条例》等。同时,在其他法律中也有相关规定。但是,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侧重对动物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保护,对动物虐待的相关法律还是相对空白的。也正是对于此类事件仅仅只有道德层面的谴责,没有强力的管制措施,让不少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在灰色而残忍的产业链里游弋。

  其次,虐杀动物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会对看到相关报道的人的心灵造成伤害,尤其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引导,使模仿行为增加。暴力视频的传播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诚然,立法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对虐杀的界定、部分人群对动物的漠不关心等。但不能让法律的缺位成为纵容虐待动物及其传播的变相原因。制定反虐杀动物法是民心所向,停止虐待动物,需要法律这一强效药。同时,公众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对虐待动物、传播相关视频等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而内容审核平台也应该承担审查义务,加强监管,及时删除虐杀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创造绿色清明的网络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停止虐猫事件,需要一针法律强效药

2023-05-11 07:10 来源:红网 黄佳慧

  近日,关于虐猫的事件频频登上热搜,虐猫的杰克辣条声称要再次开直播虐猫被网友讨论上热搜,此前,他作为知名美食博主便因为虐猫事件而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拘留,这次直播预告是否被付诸实践仍需求证。

  登上热搜的另外一则虐猫新闻发生在浙江温州,视频监控中,男子接近一只被拴在水泥墩子上的看门猫,环顾四周没有看到人后,残忍并迅速地割断猫的尾巴,而后快速走出监控范围。

  短短几天,登上热搜的虐猫事件就有两起,而未爆出来的虐猫事件还不知有多少,令人细思恐极。但是回看事件的后续结果,往往都是在热度过去后,就了无音讯。今年2月份,上海某高校十余只猫被杀害,这件事情被上千万的网友关注,然而事情被轻拿轻放,十余只猫的生命就这样轻易地消失,只余悲痛的网友还在网上呼号。

  虐猫行为部分是因为虐待者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动机也是一种欲求,虐待动物本身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虐猫事件彰显着一些人的阴暗内心,但是除了心理因素外,更多的虐猫事件是出于牟利或其他目的,《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虐猫事件背后存在着一条视频贩卖、直播打赏的黑暗产业链。这条利益链上,有录制虐杀视频,根据直播弹幕要求完成虐杀要求,还有的整理打包出售,中间还包括各种中介和拓展客户的卖家。

  虐猫事件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此类事件多以道德谴责为主,而非以法律进行约束。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涉及到“动物”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以下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以及涉及水生动物保护的《实施条例》等。同时,在其他法律中也有相关规定。但是,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侧重对动物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保护,对动物虐待的相关法律还是相对空白的。也正是对于此类事件仅仅只有道德层面的谴责,没有强力的管制措施,让不少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在灰色而残忍的产业链里游弋。

  其次,虐杀动物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会对看到相关报道的人的心灵造成伤害,尤其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引导,使模仿行为增加。暴力视频的传播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诚然,立法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对虐杀的界定、部分人群对动物的漠不关心等。但不能让法律的缺位成为纵容虐待动物及其传播的变相原因。制定反虐杀动物法是民心所向,停止虐待动物,需要法律这一强效药。同时,公众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对虐待动物、传播相关视频等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而内容审核平台也应该承担审查义务,加强监管,及时删除虐杀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创造绿色清明的网络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