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抓住旅游消费新机遇

2023年05月11日 06: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这段时间,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种兵”式旅游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其高强度的行程安排、旋风式“打卡”作业,在挑战网友想象力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折射出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新趋势新变化。

  大学生之所以能“说走就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旅游市场的促进作用,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方便快捷的线上购物支付,让出游越来越便捷;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成熟健全的营商环境、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形势,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也可畅游全国。

  打卡式旅游的火热,社交媒体功不可没。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及网红达人的频繁“种草”之下,越来越多的人背上行囊,尝试更多旅游新创意、新玩法。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也应学习大唐不夜城、淄博烧烤等的经验,要更加重视在社交媒体的营销推广,争取把过去冷门、小众的目的地塑造成“打卡必去”,助推旅游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并不迷信传统的旅游线路和成熟景点。在他们看来,一些新发掘的网红店、一个极佳的拍照点位更加“人间值得”。这充分说明我国地大物博,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旅游资源等待被发现。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不断挖掘新的细分市场商机,冰雪游、奥运游、民俗游……消费新亮点层出不穷,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相关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消费能力有限,旅游业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发的产品并不多见。然而,相对上班族而言,他们所拥有的正是宝贵的时间与探索发现的热情,这背后也许就潜藏着旅游市场的下一片“蓝海”,值得从业者深入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处于人生最美青春的大学生,在收获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同样重要。因此,面对“特种兵”们满满的热情,不妨多加引导,比如让他们在红色旅游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业旅游中树立实干兴邦的远大志向,而不只是“到此一游”,让旅游业带动更多人走向幸福美好生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铭)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抓住旅游消费新机遇

2023-05-11 06: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这段时间,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种兵”式旅游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其高强度的行程安排、旋风式“打卡”作业,在挑战网友想象力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折射出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新趋势新变化。

  大学生之所以能“说走就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旅游市场的促进作用,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方便快捷的线上购物支付,让出游越来越便捷;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成熟健全的营商环境、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形势,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也可畅游全国。

  打卡式旅游的火热,社交媒体功不可没。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及网红达人的频繁“种草”之下,越来越多的人背上行囊,尝试更多旅游新创意、新玩法。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也应学习大唐不夜城、淄博烧烤等的经验,要更加重视在社交媒体的营销推广,争取把过去冷门、小众的目的地塑造成“打卡必去”,助推旅游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并不迷信传统的旅游线路和成熟景点。在他们看来,一些新发掘的网红店、一个极佳的拍照点位更加“人间值得”。这充分说明我国地大物博,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旅游资源等待被发现。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不断挖掘新的细分市场商机,冰雪游、奥运游、民俗游……消费新亮点层出不穷,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相关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消费能力有限,旅游业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发的产品并不多见。然而,相对上班族而言,他们所拥有的正是宝贵的时间与探索发现的热情,这背后也许就潜藏着旅游市场的下一片“蓝海”,值得从业者深入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处于人生最美青春的大学生,在收获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同样重要。因此,面对“特种兵”们满满的热情,不妨多加引导,比如让他们在红色旅游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业旅游中树立实干兴邦的远大志向,而不只是“到此一游”,让旅游业带动更多人走向幸福美好生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铭)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