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决斩断占用破坏耕地黑手

2023年05月10日 07: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和静钧

  山西平遥县某地有超过200亩的耕地被私自采挖出售牟利,造成深达数十米的深坑;其后又以填平恢复项目为名,将未经处理的粉煤灰、化工废水等工业危废物任意倾倒填埋而再次牟利,最终导致200多亩耕地和相邻大片土地及地下水被污染破坏。

  据报道,这一特大破坏耕地事件,一开始就有村民不断上报反映,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却一路开绿灯放行;即便去年上级部门敦促平遥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干预,却无任何回音。地方职能部门对耕地安全的保护意识如此之低,实在令人震惊。

  破坏耕地事件屡屡被报道,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更是要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调“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议程中最优先事项之一,再怎么强调粮食安全都不为过。地方政府若不能尽到守“土”责任,对屡踩耕地红线行为睁只眼闭只眼马虎应付,则必将贻误国家安全之大计。

  此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不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耕地保护的常态化监督方面缺乏一定责任主体的补位,而责任主体虽有“责任”之名,但常常又无须受严格问责,使这一责任运行机制遭遇运作不灵的窘态。

  利益勾连和利益输送,则是耕地遭到公然占用或破坏的主因。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的诱因刺激,往往会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主动推动违法占地。而一些职能部门或个别官员甘作违法占地企业的保护伞,成为腐败利益链上的一个可耻单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及强化反腐败行动,是打破这些利益勾连和利益输送链的有力手段。

  平遥之案不是第一案,也不会是最后一案,保护耕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高高悬起,粮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不已。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坚决斩断占用破坏耕地黑手

2023-05-10 07: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和静钧

  山西平遥县某地有超过200亩的耕地被私自采挖出售牟利,造成深达数十米的深坑;其后又以填平恢复项目为名,将未经处理的粉煤灰、化工废水等工业危废物任意倾倒填埋而再次牟利,最终导致200多亩耕地和相邻大片土地及地下水被污染破坏。

  据报道,这一特大破坏耕地事件,一开始就有村民不断上报反映,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却一路开绿灯放行;即便去年上级部门敦促平遥当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干预,却无任何回音。地方职能部门对耕地安全的保护意识如此之低,实在令人震惊。

  破坏耕地事件屡屡被报道,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更是要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调“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议程中最优先事项之一,再怎么强调粮食安全都不为过。地方政府若不能尽到守“土”责任,对屡踩耕地红线行为睁只眼闭只眼马虎应付,则必将贻误国家安全之大计。

  此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不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耕地保护的常态化监督方面缺乏一定责任主体的补位,而责任主体虽有“责任”之名,但常常又无须受严格问责,使这一责任运行机制遭遇运作不灵的窘态。

  利益勾连和利益输送,则是耕地遭到公然占用或破坏的主因。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的诱因刺激,往往会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主动推动违法占地。而一些职能部门或个别官员甘作违法占地企业的保护伞,成为腐败利益链上的一个可耻单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及强化反腐败行动,是打破这些利益勾连和利益输送链的有力手段。

  平遥之案不是第一案,也不会是最后一案,保护耕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高高悬起,粮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不已。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