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合理降低房产中介费势在必行

2023年05月10日 07:19   来源:南方日报   维辰

  近年来,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利用房源客源优势收取过高费用、未明码标价、捆绑收费等问题,加重了交易当事人负担、侵害其合法权益。对此,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5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从加强从业主体管理、明确经纪服务内容、合理确定经纪服务收费、严格实行明码标价等十方面,提出了意见。

  舆论猜测二手房中介费可能降低,不无道理。新政“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有利于降低高总价房屋的中介费;区分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要求中介机构不得混合标价和捆绑收费,提高收费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避免不良中介“两头吃”、巧立名目乱收费;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中介机构,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收取经纪服务费用,也能防止自主定价变成漫天要价……可以看出,合理降低中介费,是政策倡导的方向。

  二手房、租房中介费都有可能实现“合理降低”,但由于许多人认为二手房中介费“畸高”,此次被重点规范自然能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二手房中介费率约2%—3%,虽然近年来中介提供的居间服务、收费标准变化不大,但交易成本却随着标的金额的增值而倍速增长。不论是对比之前,还是仅看现在,中介费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换个角度看,据报道,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费率高达6%,我国房产中介普遍不高于3%,不仅绝对费率较低,经纪服务还覆盖了提供房源客源信息、带客户看房、签订房屋交易合同、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等一揽子必要服务,服务内容也相对较多,部分从业者据此认为中介费偏低。如何判断中介费是否合理,或将影响《意见》的实施效果。客观地说,除了简单对比服务费率、服务内容,也要看到我国在房地产业发展阶段、交易税费、中介代理模式及分佣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一味要求降低或提高中介费都不可取。

  新政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房地产进入存量市场,大量二手房成交依赖中介居间成交,中介机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相关调控政策也会不断出台。《意见》提出“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正是引导中介机构积极顺应房地产供需变化的表现——多数国家中介费由卖方支付,我国中介费多由买方出,无非是因为在卖方市场,购房者话语权较弱。进入存量房时代,买方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中介向卖方收取费用或进行双边收费就有可能成为普遍做法。

  《意见》主要是对房地产经纪服务中的一些乱象作出规范,而非“重锤”中介机构。期待中介机构顺应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持续探索适宜存量房时代的经营模式,从自身做起,维护好房地产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合理降低房产中介费势在必行

2023-05-10 07:19 来源:南方日报 维辰

  近年来,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利用房源客源优势收取过高费用、未明码标价、捆绑收费等问题,加重了交易当事人负担、侵害其合法权益。对此,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5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从加强从业主体管理、明确经纪服务内容、合理确定经纪服务收费、严格实行明码标价等十方面,提出了意见。

  舆论猜测二手房中介费可能降低,不无道理。新政“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有利于降低高总价房屋的中介费;区分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要求中介机构不得混合标价和捆绑收费,提高收费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避免不良中介“两头吃”、巧立名目乱收费;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中介机构,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收取经纪服务费用,也能防止自主定价变成漫天要价……可以看出,合理降低中介费,是政策倡导的方向。

  二手房、租房中介费都有可能实现“合理降低”,但由于许多人认为二手房中介费“畸高”,此次被重点规范自然能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二手房中介费率约2%—3%,虽然近年来中介提供的居间服务、收费标准变化不大,但交易成本却随着标的金额的增值而倍速增长。不论是对比之前,还是仅看现在,中介费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换个角度看,据报道,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费率高达6%,我国房产中介普遍不高于3%,不仅绝对费率较低,经纪服务还覆盖了提供房源客源信息、带客户看房、签订房屋交易合同、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等一揽子必要服务,服务内容也相对较多,部分从业者据此认为中介费偏低。如何判断中介费是否合理,或将影响《意见》的实施效果。客观地说,除了简单对比服务费率、服务内容,也要看到我国在房地产业发展阶段、交易税费、中介代理模式及分佣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一味要求降低或提高中介费都不可取。

  新政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房地产进入存量市场,大量二手房成交依赖中介居间成交,中介机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相关调控政策也会不断出台。《意见》提出“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正是引导中介机构积极顺应房地产供需变化的表现——多数国家中介费由卖方支付,我国中介费多由买方出,无非是因为在卖方市场,购房者话语权较弱。进入存量房时代,买方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中介向卖方收取费用或进行双边收费就有可能成为普遍做法。

  《意见》主要是对房地产经纪服务中的一些乱象作出规范,而非“重锤”中介机构。期待中介机构顺应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持续探索适宜存量房时代的经营模式,从自身做起,维护好房地产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