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奋斗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

2023年05月04日 06:59   来源:光明日报   张焱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2年,青年网民总体持积极的奋斗意愿,不支持躺平人数总体高于支持躺平人数。来自社交平台的数据显示,在明确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56.23%的青年网民明确反对躺平,当代青年的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对B站数百万相关视频评论的语义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即便部分青年在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后可能感受到心理落差,但青年们仍然普遍认同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青年们高度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坚持对努力奋斗的认可与践行,反对“内卷”概念的滥用,在加油打气的评论中互相鼓劲。

  这份报告无疑再一次印证了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他们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渴望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叙事之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一代的成长被寄予厚望。

  一方面,我们看到青年人批判消费主义,抵制过度消费;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为兴趣付费、为知识付费的强烈消费意愿。科学科普、人文历史、社科法律、财经商业等很多课程都受到了年轻人的强烈追捧。数据显示,2022年,近2亿年轻人在B站学习,包括多名诺贝尔得主在内的国内国际数百名知名专家开设的精品课堂在互联网平台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样发自内心的、非功利性质的学习让青年一代成为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一代人。

  把“焦虑”挂在嘴边,却依然在执着奋斗,是很多青年人的生活状态。焦虑来自多方面,但奋斗是主旋律。这说明,更多的青年人能够看到困难,更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充满坎坷。当下的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业形势稳中承压、稳中有忧。解决好青年就业难题与生活难题,不仅为青年的自我实现与成长创造可能性,也奠定了未来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础。

  一次调查、一份报告也许难以概括周全、细节完备,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与本次调研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春天是劳动者的季节,这期间众多年轻的面孔令人振奋、让人感动。用劳动创造人生,以奋斗迎接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就是当代青年最好的奋斗舞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再一次为中国青年加油、鼓劲。今天的青年,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打法,更有自己的实践。他们也许呈现着与以往代际截然不同的做派与叙事,但其精神内核却依然葆有积极奋发向上的总体基调。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全社会都应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让年轻人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奋斗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

2023-05-04 06:59 来源:光明日报 张焱

  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2年,青年网民总体持积极的奋斗意愿,不支持躺平人数总体高于支持躺平人数。来自社交平台的数据显示,在明确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56.23%的青年网民明确反对躺平,当代青年的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对B站数百万相关视频评论的语义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即便部分青年在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后可能感受到心理落差,但青年们仍然普遍认同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青年们高度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坚持对努力奋斗的认可与践行,反对“内卷”概念的滥用,在加油打气的评论中互相鼓劲。

  这份报告无疑再一次印证了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他们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渴望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叙事之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一代的成长被寄予厚望。

  一方面,我们看到青年人批判消费主义,抵制过度消费;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现出为兴趣付费、为知识付费的强烈消费意愿。科学科普、人文历史、社科法律、财经商业等很多课程都受到了年轻人的强烈追捧。数据显示,2022年,近2亿年轻人在B站学习,包括多名诺贝尔得主在内的国内国际数百名知名专家开设的精品课堂在互联网平台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样发自内心的、非功利性质的学习让青年一代成为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一代人。

  把“焦虑”挂在嘴边,却依然在执着奋斗,是很多青年人的生活状态。焦虑来自多方面,但奋斗是主旋律。这说明,更多的青年人能够看到困难,更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充满坎坷。当下的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业形势稳中承压、稳中有忧。解决好青年就业难题与生活难题,不仅为青年的自我实现与成长创造可能性,也奠定了未来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础。

  一次调查、一份报告也许难以概括周全、细节完备,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与本次调研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春天是劳动者的季节,这期间众多年轻的面孔令人振奋、让人感动。用劳动创造人生,以奋斗迎接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就是当代青年最好的奋斗舞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再一次为中国青年加油、鼓劲。今天的青年,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打法,更有自己的实践。他们也许呈现着与以往代际截然不同的做派与叙事,但其精神内核却依然葆有积极奋发向上的总体基调。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全社会都应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让年轻人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