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灌篮高手》遭史上最严重屏摄:回忆青春不该如此打卡

2023年04月26日 07:17   来源:红网   刘佳

  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24日24时,《灌篮高手》累计票房突破4亿元,观影人次超1000万,成内地影史日本动画电影首周票房冠军。据媒体报道,这次《灌篮高手》故事片在大银幕放映,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屏摄(注:屏幕摄影的简称,即使用照相设备拍摄电视等显示屏的画面),反映在社交平台各式各样的屏摄片段,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为此片方专门发文,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4月25日 北晚在线)

  说起《灌篮高手》,相信不少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幕幕经典热血的场景,而当多年以后这部经典动漫被重新搬上荧幕时,追忆青春的朋友圈打卡抑或是以行动贡献票房都常常见到。但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人在影院中用电子设备录下了一些桥段,在电影目前还未下线之时,以剪辑的形式重新上传至社交平台,虽然满足了一部分还未观看电影的影迷,但实则属于盗摄行为。4月20日,《灌篮高手》官方就发布倡议书,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回忆青春没错,但打卡方式不该侵害版权。

  有人认为“盗摄”过于夸大了事实原本的样子,某些观众只是想用手机记录某电影片段用作纪念,怎么算作侵权了?同时,信息时代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混剪的视频如果流传,还能够帮助电影进一步打开知名度,何乐而不为?但须知,屏摄顾名思义,即在观影过程中的录音、录像,《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影片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权利,还受到《民法典》《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的保护。其用途不管是自我欣赏,又或者是拿去做商业交易,实则都属于侵犯电影版权的行为。

  不仅仅是《灌篮高手》这部电影,不少电影在上映时都免不了被盗录盗摄的现象,甚至一些网站公然与影院同时段播放视频资源。但此类现象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并没有敲响人们心中的警钟。究其原因是人们版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因为这样的行为即使损失良好的观看体验,但却能够节省相当的一张电影票钱。但溯源本身,被损害的版权问题迟迟被搁置,可能以为拍摄一小段“不算大事”,但流出的内容却实打实不顾制作电影的工作人员的心血。试想,这如果是你自己的作品,还没有等到最终结果就被“抢先看”了,有伤害情感也损害权利。推己及人,在观看的同时,观众做到不盗录盗摄亦是与制作方的双向尊重。

  这场无数人等候了27年的视觉盛宴,等来的不该是举起手机的一次次院线播放。我们回忆青春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期待已久的电影,比起花式打卡,或许用眼睛代替镜头的享受更合适。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灌篮高手》遭史上最严重屏摄:回忆青春不该如此打卡

2023-04-26 07:17 来源:红网 刘佳

  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24日24时,《灌篮高手》累计票房突破4亿元,观影人次超1000万,成内地影史日本动画电影首周票房冠军。据媒体报道,这次《灌篮高手》故事片在大银幕放映,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屏摄(注:屏幕摄影的简称,即使用照相设备拍摄电视等显示屏的画面),反映在社交平台各式各样的屏摄片段,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为此片方专门发文,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4月25日 北晚在线)

  说起《灌篮高手》,相信不少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幕幕经典热血的场景,而当多年以后这部经典动漫被重新搬上荧幕时,追忆青春的朋友圈打卡抑或是以行动贡献票房都常常见到。但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人在影院中用电子设备录下了一些桥段,在电影目前还未下线之时,以剪辑的形式重新上传至社交平台,虽然满足了一部分还未观看电影的影迷,但实则属于盗摄行为。4月20日,《灌篮高手》官方就发布倡议书,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回忆青春没错,但打卡方式不该侵害版权。

  有人认为“盗摄”过于夸大了事实原本的样子,某些观众只是想用手机记录某电影片段用作纪念,怎么算作侵权了?同时,信息时代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混剪的视频如果流传,还能够帮助电影进一步打开知名度,何乐而不为?但须知,屏摄顾名思义,即在观影过程中的录音、录像,《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影片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权利,还受到《民法典》《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的保护。其用途不管是自我欣赏,又或者是拿去做商业交易,实则都属于侵犯电影版权的行为。

  不仅仅是《灌篮高手》这部电影,不少电影在上映时都免不了被盗录盗摄的现象,甚至一些网站公然与影院同时段播放视频资源。但此类现象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并没有敲响人们心中的警钟。究其原因是人们版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因为这样的行为即使损失良好的观看体验,但却能够节省相当的一张电影票钱。但溯源本身,被损害的版权问题迟迟被搁置,可能以为拍摄一小段“不算大事”,但流出的内容却实打实不顾制作电影的工作人员的心血。试想,这如果是你自己的作品,还没有等到最终结果就被“抢先看”了,有伤害情感也损害权利。推己及人,在观看的同时,观众做到不盗录盗摄亦是与制作方的双向尊重。

  这场无数人等候了27年的视觉盛宴,等来的不该是举起手机的一次次院线播放。我们回忆青春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期待已久的电影,比起花式打卡,或许用眼睛代替镜头的享受更合适。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