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灌篮高手》遭屏摄,呼吁文明观影新规范

2023年04月24日 10:58   来源:东方网   王洪

  近日电影《灌篮高手》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引发不少网友和大学生集体怀旧。截至北京时间22日14时30分,上映不到3天的《灌篮高手》已在中国内地院线票房突破3亿元人民币。

  灌篮高手重登大银幕,“屏摄高手”也开始大显身手。据媒体报道,有的电影院里,影厅灯光一暗,就有人拿出手机进入拍摄模式;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屏摄的照片、短视频刷屏;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有网友称此次屏摄为电影公映“史上最严重屏摄”。

  所谓屏摄,就是观众在电影院等公共观影场合,用手机等摄影设备拍摄银幕的行为。此前每逢热片上映,“屏摄高手”总会适时出击。对此,曾有多部电影联合抵制屏摄,不少网友也都予以谴责。这次《灌篮高手》故事片在大银幕放映,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屏摄,反映在微信、抖音朋友圈、短视频和小红书里,各式各样的屏摄片段,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为此片方专门 发文,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

  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影片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权利,还受到《民法典》《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的保护。电影从龙标之后到放映结束亮灯,都属于“放映”,按照文明观影要求,都不应屏摄。如果想分享影片内容到社交媒体,可使用官方发布的海报、剧照、片花,或影院展出的海报,同时在电影院里,也不能举起手机屏摄,影响其他观众观影体验。

  屏摄不是热爱,文明观影才是表达情怀的正确方式。抵制屏摄行为,既是知识产权的要求,还是观影人素质的具体表现体,即便观影难以抑制激动,也不能采取屏摄行为。一滴水能够印证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体现出他的修养品质,何况在观影赏剧的艺术殿堂。现在上海有越来越多的文艺演出和国际文化活动,这些文化盛事,在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是提升培养市民文明素质,检验观影礼仪的极好机会,从屏摄引申开去,针对观众不遵守公共空间文明规定,诸如随便拍照、手机铃声乱响、大声喧哗、任意走动等,都应该抵制。

  对电影《灌篮高手》的热情,应该在影院屏幕上,而非在手机屏幕里。为此,观众观影时,务必多一分对法律的遵守,多一些对主创人员的尊重,这才是遵守艺术创作和文明观影应有的做派。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灌篮高手》遭屏摄,呼吁文明观影新规范

2023-04-24 10:58 来源:东方网 王洪

  近日电影《灌篮高手》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引发不少网友和大学生集体怀旧。截至北京时间22日14时30分,上映不到3天的《灌篮高手》已在中国内地院线票房突破3亿元人民币。

  灌篮高手重登大银幕,“屏摄高手”也开始大显身手。据媒体报道,有的电影院里,影厅灯光一暗,就有人拿出手机进入拍摄模式;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屏摄的照片、短视频刷屏;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有网友称此次屏摄为电影公映“史上最严重屏摄”。

  所谓屏摄,就是观众在电影院等公共观影场合,用手机等摄影设备拍摄银幕的行为。此前每逢热片上映,“屏摄高手”总会适时出击。对此,曾有多部电影联合抵制屏摄,不少网友也都予以谴责。这次《灌篮高手》故事片在大银幕放映,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屏摄,反映在微信、抖音朋友圈、短视频和小红书里,各式各样的屏摄片段,甚至还有人将高燃片段拼接成小视频,获得上千点赞。为此片方专门 发文,倡导观众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

  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影片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权利,还受到《民法典》《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的保护。电影从龙标之后到放映结束亮灯,都属于“放映”,按照文明观影要求,都不应屏摄。如果想分享影片内容到社交媒体,可使用官方发布的海报、剧照、片花,或影院展出的海报,同时在电影院里,也不能举起手机屏摄,影响其他观众观影体验。

  屏摄不是热爱,文明观影才是表达情怀的正确方式。抵制屏摄行为,既是知识产权的要求,还是观影人素质的具体表现体,即便观影难以抑制激动,也不能采取屏摄行为。一滴水能够印证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体现出他的修养品质,何况在观影赏剧的艺术殿堂。现在上海有越来越多的文艺演出和国际文化活动,这些文化盛事,在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是提升培养市民文明素质,检验观影礼仪的极好机会,从屏摄引申开去,针对观众不遵守公共空间文明规定,诸如随便拍照、手机铃声乱响、大声喧哗、任意走动等,都应该抵制。

  对电影《灌篮高手》的热情,应该在影院屏幕上,而非在手机屏幕里。为此,观众观影时,务必多一分对法律的遵守,多一些对主创人员的尊重,这才是遵守艺术创作和文明观影应有的做派。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